十四届南京市政协2018年履职工作回顾 新时代政协履职新作为

发布时间: 2019-01-10 18:26 | 来源: 南京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新时代政协履职新作为——十四届市政协2018年履职工作回顾

“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作的中心和大局,主动融入新时代,努力实现新作为,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贡献力量。”2018年1月24日,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闭幕,新当选的市政协主席刘以安发表讲话,“新时代、新作为”成为新一届政协履职的关键词。

回顾2018年,南京市政协在溯源中明辨方向,始终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在传承中开启新篇,落细落实“建设学习型组织、强化智慧政协品牌、发挥资政顾问功能”等主要目标;在创新中提质增效,积极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作用;在有为中凸显担当,广泛汇聚加快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智慧力量。

一年来,南京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5次、主席会议12次;举办学习报告会2场,分别邀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市长蓝绍敏作辅导报告;在全市政协系统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形成论文37篇、综合情况报告12篇,理论务虚会学习交流26篇;举办4期“双月讲坛”,举办9期市政协机关“微讲堂”;组织220名新任市政协委员集中培训;收到提案852件,立案735件,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污水到哪里去了”开展调研,以“言值”体现政协的价值

“事非经过不知难。”市政协主席刘以安到任后表示,新一届市政协工作要采取正向激励方法,为党、政工作鼓掌、鼓劲、鼓舞。要把握好政治站位的高度、参政议政的深度、民主监督的尺度、民生关切的温度这“四个度”,确保政协各项工作与市委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工作上同频。

有为才能有位,有为凸显担当。

市政协聚焦“污水到哪里去了”开展深度调研和协商恳谈会正是履职工作提质增效,在担当中作为的一次生动实践。

调研要在“专业、精准、深刻、管用”上下功夫,以建言深度体现“言值”,以“言值”体现政协的价值。对此,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委员会主任黄敏深有感触。他说:“自己是学电子出身,接到‘改善生态环境——治水篇’课题后,确有‘隔行如隔山’之感。”因此他没少学习和充电,上网查数据、查论文,到先进省市学习经验,向委员和专家寻求“技术支持”,努力从外行变内行。

课题组成员直奔医院、高校的排污系统了解实情,发现了排污环节缺乏监管、随意倾倒的问题;跟踪餐饮一条街,目睹了污水直排路边井网全过程;沿着月牙湖询问百姓对湖水治理的意见。市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向军一到下雨天就赶往附近的河流,追踪雨水流向,拍下了很多排污的“铁证”。

2018年9月27日,市政协召开十四届4次常委会议,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治水篇”主题进行协商议政。会上形成的一份常委会建议案,列出了成绩、问题、建议3份清单,使阅读者对重点内容一目了然。

这一建议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对建议案作出批示:“政协这份建议,系统地分析了南京水污染成因和现状,要认真研究,尽快提高系统治理水平。”市长蓝绍敏批示要求结合治水攻坚予以采纳相关建议。

这份“新面孔”的建议案,直指雨水管控是目前管理的漏洞,是导致水质变差的重要因素。建议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思考。建议案中最短的建议——“建设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将在鼓楼区先行试点。其他多项建议已交由相关部门着手落实。

一年来,市政协常委会议针对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打造营商环境优化的支撑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治水篇”“构建新型产业高峰的关键举措”等3项重点议题的协商议政,相关建议案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和批示,不少建议被采纳转化。

在创新中提质增效,完善履职链条,形成工作闭环

创新无处不在,探索没有止境。

“健全履职链条,形成工作闭环”是刘以安提出来的创新履职工作思路,成为新一届市政协工作一大亮点。创新让市政协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制定了《关于“健全履职链条、形成工作闭环、提升协商成效”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全环节覆盖的履职流程、全过程控制的履职链条、全员参与的履职载体。探索构建工作闭环。在协商议政的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后,列出成绩、问题、对策“三张清单”,向市委上报建议案,并通过协商恳谈会、专项视察的方式持续跟进,助推工作落实,年底以民主监督综合报告的形式向市委报告政协提案与建议案落实情况,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务求实效的履职体系。

为了改变过去调研视察走马观花,转一圈、拍个照片、登个报纸、上个电视,但问题没有解决的“刷存在感”现象,市政协提出“无事不刷存在感,办事要讲高质效”的新思路,坚持问题导向,修订《关于加强和改进调研、视察工作的意见》,出台《关于开展体验式调研、融入性视察的实施细则》,聚焦年度履职工作安排,开展深度调研,深入现场视察,为履职建言提供第一手资料,切实用好政协的话语权、建议权和政治影响力。

对此,市政协副秘书长、教育卫生(文史)委员会主任张强深有体会。他说,和过去调研方式不同,专委会承接“着力补齐监管短板,打造食品安全城市”课题后,首先着手的是开题报告,论证该课题“有没有必要?”“能不能解决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报告不通过,课题组不能成立,以确保课题的精准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参加这项课题调研的市政协委员楚琢玉说,为了改变过去“建议止于批示”的履职模式,这份市政协主席会议建议案报送后,事情并未画上句号,而是继续跟踪承办单位建议转化落实情况,形成“闭环”最后一个环节,使履职链条不掉“链子”。

创新提案办理方式,专题协商提高办理效率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提出的“政协不是权力机关,参政不行政、建言不决策、监督不强制,主要通过协商发挥作用”的要求,新一届市政协在履职中充分运用政协领域广泛、专业精深的优势,在提案办理过程中不仅提得对,还要办得好,落得实。

共享单车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序投放、影响通行与环境的问题。市政协全会期间,共收到与共享单车管理相关的提案17件,由市交通运输局主办,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公安局交管局、市规划局、市建委等单位协办。2018年7月13日,市政协召开“共享单车”类提案专题办理协商会议,让相关承办部门与提出提案的市政协委员面对面对话,就共享单车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集中办理。

“共享单车在提供多样化出行以及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数据推算,南京共享单车在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16%左右,相当于公交的二分之一,地铁的三分之一。”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郑春发说,共享单车也给城市治理、交通安全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共享便利的同时,还要共担责任。”市政协委员潘宝宁说,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社会(个人使用者)和政府监管责任,需要采取综合对策,打出治理组合拳。市政协委员戴方力表示,共享单车使用中存在着大量的僵尸车、旧车,堆积如山的车辆一方面影响市容,另一方面又占用公共停车场资源,对其进行回收处理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会上,8名委员发言积极,部门负责人回应坦诚,气氛融洽。对此,参加会议的市政协委员祝瑞松认为,这种办理形式是一项创新,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提高了办理效率。采取委员和官员“面对面”交流沟通方式,提高了办理质量和效果。

2018年11月27日,市政协召开十四届11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2018年市政协提案办理情况。会上,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对提案办理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对24家承办单位主要领导重点督办提案的办理情况,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方式开展了民主评议,助力提案办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