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政协委员建言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地

发布时间: 2019-01-07 08:53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牛忠磊 田福良 | 责任编辑: 王静

1月3日19:19,《新闻联播》还未结束,正在参加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全会的刘秀杰委员就在朋友圈里转发了新华社当天播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这一消息,引来众多点赞。

如何推动“控规”落地,把城市副中心尽快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区,参加区政协全会的委员们纷纷带着“问题导向”来建言谋策。

“控规”中提到,要实现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促进协调发展。

“刚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政府去年对此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统一标准还未完全达到,标准并没有统一起来。”刘秀杰认为,等“四统一”完全建立以后,关键还在于落实。“这就需要一个统筹协调机制。建议在通州与北三县地区建立国家跨界治理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区际利益长效机制等方面深入探索,为京津冀乃至全国其他跨行政地域协同发展积累经验。”

说到区域协同发展,通州区工商联主席赵静委员表示,在疏解低端产能的过程中有很多民营企业的生产环节迁移到了北京周边地区。但由于政策等原因,有的企业在当地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政府给予更多支持。“希望各地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到一视同仁,早日实现区域内政策、制度的一体化,统一政策发布渠道,不再出现在北京可以到河北就不可行的情况。”赵静说。

城市的核心是人口。“控规”中提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发展目标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少不了要在交通、教育、文化、住房、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下足功夫。

“我们从南城到北城为什么会堵?因为没有大的交通干线。”对出行问题十分关注的刘秀杰表示,我们规划了纵横交错的路网体系,但当前地铁6号线、八通线等大都是横向的,纵向的轨道交通还是太少。她建议规划出台后,要认真考虑建设时序,尽快将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落地。

近年来,通州区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引进了一系列名师名校。“但这几年通州人口激增,特别在城乡结合部有着高密度的住宅小区,附近学校的入学压力剧增。”区政协委员、芙蓉小学校长李涛将调研中发现的情况一一道出,表示城乡接合部的不少学校面临着师资不足的情况。她建议建立教师资源库,由区里根据各校情况统筹教师安排,同时结合学校周边人口数量合理配置教师编制。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建设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少不了对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去年开始,北京通惠书院理事长孙卫委员就和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教授陈喜波委员一道,开始了对全区大运河文化古村落的调查。“我们发现在这一块几乎是空白。随着通州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年我们走访了20多个村,留下了大批照片、录像、采访等资料。”孙卫表示,今年会把调查继续做下去,同时希望区里加大对古村落的重视,“在摸清家底后,打造大运河古村落精品旅游线路,与环球影城等交相辉映,实现古今同辉”。

区政协委员张松同样注重文化元素对全区发展的影响,表示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要避免同质化、统一化;同时应重视对通州历史文化名人的挖掘,重视其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和影响。

“要重视住房问题,真正实现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但还有进步空间。”“要就近满足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同时也要重视收益不平衡问题。”……委员们从方方面面给出意见建议,并表示会后将认真学习“控规”,积极参与到新时代千年之城的建设之中。

“‘控规’的发布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将会对通州各类资源汇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把教育做好了,医疗做好了,交通便利了,生态环境优美了,产业自然就来了,经济自然就发展起来了,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区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刘秀杰说,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蓝图非常美好,但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