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经贸举办“改革开放的逻辑”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 2019-01-03 09:02:0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万陈芳 | 责任编辑: 王静

中国网讯 12月30日上午,一场以“改革开放的逻辑:中国道路的思考与展望”为主题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经贸研究基地共同承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杂志总社、出版社共同协办。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淼,北京市委宣传部处长冯献省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徐芳主持。

校长付志峰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出席本次论坛。

张淼在致辞中肯定了首经贸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以及高端智库等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认为此次论坛的举办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思考与展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校党委书记冯培介绍了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经贸研究基地的建设情况。冯培介绍,自成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19家研究基地之一以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研究基地建设,将其列入了学校年度工作重点,研究制定了学校《研究基地建设方案》。冯培表示,在2019年,首经贸研究基地将发挥专家库作用,整合全校各学科专业资源,把课题研究做深、做实、做出特色,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好,把首经贸研究基地建设好。

为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市委宣传部设置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影视出版创作基金重点扶持项目,首经贸杂志总社和出版社有两个项目获得立项,冯献省为这两个项目进行了授牌。

随后进入主旨演讲环节。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贾康,中国中东欧事务特别代表、原中国驻捷克和罗马尼亚特命全权大使霍玉珍,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杨瑞龙,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赵晓雷,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赖德胜,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宣部马工程首席专家陈彦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经济与管理研究》主编杨春学先后作主旨演讲。该环节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处长姚东旭和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共同主持。

贾康在演讲中谈到,从全面实现小康再往前看十年左右,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井的历史关键期。我们接下来这十年只有持续、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成长为高收入经济体,才可以乘势在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贾康认为,在未来发展中如何确保中国在改革深水区顺利冲过“历史三峡”是关涉“中国抉择”的真问题。

霍玉珍以自己近40年外交生涯的亲身经历,阐述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她还就未来中国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拓展中国外交工作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杨瑞龙指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经济学家需要做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合理地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思想把中国经验理论化。杨瑞龙认为,只有深入实践,发现现实,研究现实,把它总结出来,作为一块砖、一块瓦添加到中国经济学建设的大厦当中,才有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独特分析框架、逻辑体系和研究范式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

赵晓雷从金融端与产业端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去杠杆的路径。他指出,为实现经济去杠杆,金融端需要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产业端则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赖德胜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就业市场的变化,探讨了就业背后的经济逻辑、政治逻辑。他指出,我国过去40年就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其背后的理念是就业的市场化、一体化、法制化和优质化。赖德胜还对当前如何提高就业质量,提出了六个方面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陈彦斌探讨了当前如何加大宏观政策调整力度推进经济发展的问题。他指出,宏观政策虽不能够解决长期问题,但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为进一步改革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他还针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杨春学指出,中国经济学家群体对改革开放40年的贡献,可在他们践行“经世济民”这一对经济学的独特理解中充分体现出来。他们不断突破意识形态的藩篱,突破知识和思想瓶颈,为各级政府建言献策,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学自身也获得了“凤凰涅槃”般的再生。

论坛吸引了首经贸不少师生参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网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共同与会。(本文参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