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定点帮扶都江堰市沿江卫生院20周年,回望帮扶20年,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以贯之帮到底,沿江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创了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的新模式。
时间的刻度是最客观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临之际,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又迎来了一个关键时刻。这一时刻,旗帜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多党合作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时刻,信心激荡,报国之情、为民之志化为智慧和力量。这一时刻,民族复兴伟业风帆正满,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定点帮扶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再次起航!
这是砥砺奋进的20年。在农工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农工党四川省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广大农工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通过筹集帮扶资金、捐赠各种物资设备开展医疗技术指导讲座,帮助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手段,改善了沿江卫生院的硬件条件,提升了软实力,为沿江群众就近就医,享受良好医疗条件,解决就医难、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带来了实惠和福音。
这是敢为人先的20年。农工党上下一心,共同发力,构建了中央督导、省上挂钩、一个中心、多点支撑的“四级联动”帮扶机制,层层压实责任,针对沿江卫生院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沿江卫生院的痛点在哪里,帮扶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工作到哪里,确保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在关键处。
这是只争朝夕的20年。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开创了物质帮扶、技术帮扶、管理帮扶、教育帮扶的“四轮驱动”帮扶方法,从输血到造血,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20年来,农工党成都市委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目标。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农工党定点帮扶沿江卫生院这段佳话始于1998年,回想起20年前听到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在邻镇进行专家义诊活动,自己就马上骑上自行车前往请求农工党的帮扶的那段往事,沿江卫生院的老院长孙仲文感概万千:“没有农工党的支持与帮扶,便没有现在的沿江卫生院,农工党的恩情沿江卫生院永世不忘”。
这是从未忘却的牵挂与使命。从1998年开始,通过20年的艰辛探索和帮扶实践,使沿江卫生院从仅有四名医师,只能诊治伤风感冒的小诊所到升级成为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三个市(区)、6个乡镇、近20万群众的都江堰市第七人民医院。沿江卫生院的每一步迈进,都浸透着农工党人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健康梦付出的心血和智慧、奉献和牺牲。作为以医药卫生界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在国家遭受重大灾害侵袭,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重大威胁的时刻,农工党始终第一时间挺身而出。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农工党中央号召全党各级组织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努力帮扶灾区重建,向灾区踊跃捐赠款物,其中有130万元特殊党费定向捐献给沿江卫生院进行援建。
摸清“病根子”,才能开对“药方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农工党中央就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水平确定为全党各级组织社会服务部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摸清情况,农工党中央及各级组织就乡镇卫生院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调研中得知,乡镇卫生院面临的困难几乎一致:缺资金、缺设备、缺管理、缺人才。为整合全党资源,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界别特色优势,2003年10月,在农工党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会议上、发出了在社会服务工作中开展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号召。这项工作得到全党各级组织的积极响应,并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展开。2004年9月,农工党中央在成都都江堰召开农工党全国定点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深远意义的认识,同时就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农工党成都市委会积极响应农工党中央号召,坚持问题导向,秉承科学询证精神,注重解剖麻雀,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围绕如何做好定点帮扶进行了广泛、深入、反复的调研。面对城乡公共服务分配不均衡、农村医疗服务欠账多、农民急需的医疗服务缺失、公共医疗事业支出保障不足、乡村医护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等现实问题,农工党成都市委会逐步探索形成了“聚焦民意、缩小差距、科学发展、持续用力”的帮扶理念,决定针对群众所需所盼提升沿江卫生院医疗水平,导入优质资源缩小城乡公共医疗水平差距,引导各级帮扶工作科学化、可持续化,探索出一条乡村医疗卫生帮扶的新路子。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充分整合资源,构建了“中央督导、省委会支持、市委指导、多点支撑”的“四级联动”机制。定期邀请农工党中央领导到沿江地区走访调研、督查帮扶,主动争取政策支持。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均对帮扶沿江卫生院工作做出过重要批示。农工党四川省委会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对沿江卫生院发展规划、技术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与指导,并及时帮助解决医院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坚持以农工党都江堰市总支为实践中心,将沿江卫生院建设作为品牌工程,历任主委挂钩督办,做到年年有计划、季度有反馈、月月有跟踪。与此同时,整合农工党医院支部资源,建立医疗专家资料库,统筹制定帮扶计划,各支部轮流到沿江卫生院开展送医下乡、技术交流、指导培训活动,为沿江卫生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农工党成都市委会着眼常态长效,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施物质、技术、教育、管理帮扶“四轮驱动”帮扶方法,激发沿江卫生院发展内生动力。20年来,累计捐赠药品价值300余万元、医疗设备5台件,修建业务用房650平米,沿江卫生院就医环境逐渐得到明显改善。每月赶集日,组织相关专家、名医在沿江卫生院开展送医下乡活动,累计组织市内各大医院名老专家上千人次参加义诊。采取组织讲座、“传帮带”等形式,深入开展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培训教育,特别是利用专家到院机会,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培训指导和现场教学。同时,坚持选送医护人员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医院进修,进一步提升沿江卫生院“造血”能力。帮助完善卫生院管理及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文书资料,完善院内卷宗管理,推动卫生院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督促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探寻帮扶历程,必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许许多多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农工党员把人生理想融入到沿江卫生院的帮扶事业中,他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在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已故国医大师王静安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医泰斗,他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病痛的事迹至今依然在川蜀大地广为传颂。当年王老在沿江卫生院开展义诊时已年近八十,每次老人家来坐诊,沿江的老百姓都奔走相告,他所在的诊室经常被前来看病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名义上老人家每次坐诊只有半日,但他仁心仁术,中午从不休息,生怕落下一个看病的患者,直至下午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结束义诊。
农工党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支部副主委、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虎华静是帮扶沿江卫生院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他负责对沿江卫生院外科方面的帮扶和培训,带领沿江卫生院闯过了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成功开展了第一例前列腺手术,逐步开展了胆囊炎、阑尾炎等常见外科手术,实现了外科手术从无到有、从小手术到大手术的跨越式发展。
水电十局医院退休主管护师、农工党党员吴衡碧原本打算退休后颐养天年,在农工党组织的召唤下从2010年4月开始,每周在沿江卫生院义务蹲点规范护理工作,这一坚持就是近两年时间,在沿江卫生院她对护理工作建章立制,手把手的对卫生院的护理工作进行传帮带,使沿江卫生院的护理工作走上了正轨。
几千年滔滔不息,岷江水泽被沿江沃土,20年时序轮替,农工党帮扶初心不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变化的是星辰岁月,不变的是农工党爱国奋斗的使命和精神。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沿江模式的精神传承下去,使沿江模式的效果保持下去,把沿江模式的方法推广下去,充分发挥医药卫生领域界别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为成都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