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华:承认“多元”强调“一体”走共同富裕之路

发布时间: 2018-12-27 09:41:1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郑大华 | 责任编辑: 耿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我们党开展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理论和行动指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增强“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是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承认“多元”,强调“一体”,要增强全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一体”的认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所谓“多元”,指的是多民族亦即56个民族的存在,而“一体”指的是由这56人民族所构成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的关系,也就是“一体”与“多元”的关系,我们既要承认“多元”存在的客观事实,同时更要强调认同“一体”对于维护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是由56个成员构成的。如果没有这56个成员,大家庭就不可能存在,而没有了这个大家庭,56个成员就成了一盘散沙,所以维护好大家庭的团结,对于56个家庭成员来说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但目前,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关系的认识上,学术界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强调“一体”,而不承认“多元”,即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国族”即中华民族,而不承认或很少讲多民族的存在;二是只强调“多元”,而不讲“一体”,即只强调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不承认或很少讲作为多民族之共同体的中华民族。我们报刊的一些宣传,有时也没有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的关系,建议在以后的宣传中,既要承认“多元”,承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更要强调“一体”,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一体”认同的教育。

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相一致,中华文化也是“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多样性,指的是56个民族的文化,它体现出的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和活力;共同性,指的是56个民族所共有的文化基因,它体现出的是中华文化的根或魂。所以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宣传,也应坚持承认“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共同性”的原则,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这有利于强化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

其次,对一些民族照顾政策进行微调,以地区差别取代民族差别。我们现在实行的一些民族照顾政策,是以民族为单位的,同一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民族,享受的照顾政策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高考加分、计划生育、干部任用等方面,因民族的不同实行的是不同的政策。这种以民族为单位的民族照顾政策,虽然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某一民族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它会固化对某一民族是落后民族的认识,这不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如果将民族照顾政策由现在的以民族为单位,改为以地区为单位,即生活在同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众,无论他出生于何种民族,都享受同样的照顾政策,这样强化的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认同。地区落后有其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各民族群众共同努力,落后的状况会得到根本改变,各民族群众一定会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