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

由质量指标决定速度指标,谋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速

发布时间: 2018-12-25 10:2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刘世锦 | 责任编辑: 胡俊

从2017年开始,围绕中国经济新周期,业界有多种说法,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经济重新回到高速增长轨道是存在较大可能的。这些说法听起来令人鼓舞,但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看来,即便中国经济于2016年三季度开始触底,之后逐步进入中度增长阶段,但触底之后,并不意味着马上会迎来大的“U”型或者“V”型反转,更不可能重返过去高增长的轨道。

“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还在有所回落,我们预计,到202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将在5%~6%之间,或者5%左右。在中速增长平台上,日本是4%,韩国当年也就是5%左右。中国经济能保持5%~6%之间的增长速度,其实是不低而且是正常的。我们判定增长速度高低,一定要有个参照系,在过去高速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大概是10%左右,增长7%属于低速度;但到了中速增长阶段,潜在增长率是5%左右,甚至4%~5%之间,如果能增长5%以上,那也叫高速度。中国经济规模处在世界第二位,如果我们保持5%~6%的增长速度,每年的经济增量在全球范围内还是最大的。”涉及经济增长的节奏,刘世锦这样说。

他同时表示,中国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也需要有一个大的转变。过去通常是先定速度指标,再由此确定其他指标,以后应转变为先确定质量指标,包括就业、风险防控、企业盈利、居民收入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等指标,也就是说,要由质量指标决定速度指标。这与实现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并不矛盾,质量指标优先,才可能实现实实在在、可持续、从长期看较高的增长速度。

“中国目前确实处在特殊时期,外部面临贸易摩擦的影响,内部又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真正地深化改革。在我看来,现在有几个重点领域都需要深化改革,比如土地制度、国资国企、财税体制、金融体系和政府体制的改革,还包括继续对外开放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平台,即使是保持中速增长,也需要很大的增长动能加以支撑,其中很大部分就源于大都市圈发展和乡村振兴。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打通城乡要素通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这既是一个领域的改革,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刘世锦这样说。

今年是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很多人说这个阶段应该被称为后危机时代。但在这样的时刻,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博弈如影随形,新兴市场国家自身转型发展、释放前进动能的趋势还需巩固。

对此刘世锦表示,“摸着石头过河”告诉我们,改革从本质上来讲是创新,创新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就是说未来一个好的体制是什么样子,其实我们并不很清楚:“但在过去,我们可能只有一个主体在试错,比如中央政府或者国有企业,如果一个主体试错,你就得试很多次才能找到对的东西。而现在,另一种过河的办法是让更多主体参与到试错中来,这样一来,别人试错实际上是替你节省成本,反过来,如果你试对了,那别人也可以学习你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