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纪实

发布时间: 2018-12-25 09:30:42 | 来源: 云南日报 | 作者: 许绍忠 黄艾玲 茶志福 | 责任编辑: 卢佳静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任务。人民政协在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致力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神圣使命。

2018年,昆明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聚焦三大攻坚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充分发挥优势,全面履行职能,助力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心推进到哪里、人民政协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行动自觉和务实作为。特别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市政协组织动员全市两级政协组织、政协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积极献计出力,做了大量实事,为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明年要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一鼓作气,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

云南省政协主要领导在昆明政协脱贫攻坚工作专报上批示指出,昆明市政协组织市县两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开展脱贫攻坚,措施有力,成效明显。明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希望昆明市政协再接再厉,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和昆明市委的工作要求,发挥政协优势,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为全省政协系统开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提供更多的经验。

12月24日召开的昆明市政协党组会议和主席会议再次提出,要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为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多谋发展之计、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

昆明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熊瑞丽指出,下一步,市政协将以“助力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履职主线,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为保护碧水、蓝天、净土,为人民群众生活全面进入小康,举全市政协之力,汇集各方力量,下好“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久久为功,不断发力,为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作出政协新的更大贡献。

凝心聚力写好“脱贫文章”

昆明作为云南发展的火车头和排头兵,提出了“到2018年,全市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昆明市政协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履行职能、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对全省政协系统开展脱贫攻坚助推行动的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政协关于全省政协系统开展脱贫攻坚助推行动的要求和昆明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结合昆明实际,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主动作为,全力助推,为昆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一盘棋、一股劲,牵头帮扶靶向发力

东川区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按照中共昆明市委的安排部署,市政协牵头66家市级单位挂钩东川区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市政协切实担当起政治责任,党组书记、主席熊瑞丽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主席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定点帮扶工作,挂钩单位顾大局、重协作、讲奉献,全力以赴做好帮扶工作。2016年以来,向挂钩帮扶的8个乡镇(街道)129个贫困村投入帮扶资金4.51亿元,援助物资折款708.7万元,帮助实施村组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等“七个一批”项目359个,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党员干部5525人,帮扶贫困户10287户,帮扶贫困家庭学生3759人,为东川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助力。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市政协党组成员、主席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带头作用,不断加大走访频次和帮扶力度,深入贫困乡镇(村)、贫困户家中摸情况、查实情,拉家常、讲党课,研究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市政协机关党委与阿旺村党总支开展“双联共建”活动,通过党建扶贫“双推进”,引导贫困户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激发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帮助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一批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市政协主席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的63户贫困户已脱贫62户,帮助贫困户稳定达到脱贫标准。

特别是今年以来,市政协紧扣脱贫攻坚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着力精准施策,聚焦提质增效,聚集各方力量,加大助推力度,市政协主席分别率市政协班子成员、两级政协委员、66家挂钩单位负责人三次到东川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深化定点帮扶工作,深入东川区8个乡镇、16个贫困村,召开座谈会24次,走访贫困群众80余人,提出了压紧压实东川区“三级书记”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强化精准施策各项措施、增加帮扶力量等六条工作建议,市委主要领导、市委副书记要求有关部门逐项落实。

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市政协牵头专题研究“东川区脱贫摘帽所需资金列入2018年市级财政预算”和“解决东川区脱贫攻坚帮扶政策”两个重大问题,研究意见形成了市政府会议的纪要,确定了对东川区脱贫攻坚战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原则和标准。对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建议,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大团结、大联合,齐力帮扶聚集合力

市政协组织动员两级政协组织、31个界别、全市3000多名政协委员及其他社会力量,发挥优势、各展所长,按照全省政协系统脱贫攻坚助推行动开展助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六个助推”和“九个一”活动,市政协结合昆明实际开展的深化定点帮扶、合作帮扶、结对帮扶“三个帮扶”,聚焦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围绕产业扶持、就业促进、技能培训、送医送药、捐资助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烛光行动”教师培训、“万企帮万村”结对帮扶、政协委员“光彩事业行”等各具特色的帮扶活动。

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东川、禄劝和寻甸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区培训教师1500多名,辅导学生1700多名。帮助东川区贫困村修建村组道路9.2公里;帮助种植花椒600余亩,解决12万只“茶花土鸡”销售难题;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42亿元,各类帮扶项目300余个,帮助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医疗卫生项目,援助物资折款659万元。组织24名民营企业家政协委员结对帮扶东川区10个深度贫困村,投入资金530万元,开展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助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市县两级政协组织为确保各项助推活动有序开展、高效推进,分别成立了党组书记、主席任组长,主席会议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助推行动融入同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中,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定期研究部署,定期督促检查,定期总结考评。

引外力、借外脑,携手帮扶倾心倾力

投资协议6个、捐赠协议6个、对口帮扶合作协议8个、规划设计协议2个……这是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和昆明市政协携手助推东川脱贫攻坚签订的合作协议明细。朝阳区政协将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对东川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工作进行全力帮扶。

2016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和昆明市两地政协达成对东川区合作帮扶协议。两年来,两地政协先后11次深入东川区开展帮扶活动,在两地政协的大力协调、推动下,朝阳区相关部门与东川区共签订22个帮扶合作协议,捐赠资金1.2亿元,解决就业岗位360个。以对口帮扶引入的远洋地产4900万元深度扶贫资金为例,不仅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投入,还有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和就业扶贫的定向资金。

朝阳区政协专门拨款50万元实施“百名骨干乡村医生赴北京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卫生院院长10名、乡村医生106名;3次组织医疗专家团队赴东川区培训医疗技术骨干148名、基层医务工作人员300余名,为贫困群众义诊600余人次,指导帮助东川区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评审考核。

经两地政协大力协调对接,昆明市政协办公厅、市文产办与北京服装学院签订了“民族刺绣产业发展帮扶合作协议”,对石林、禄劝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刺绣产业进行帮扶。目前,北京服装学院已为昆明市免费培训少数民族“绣娘”98名,并确定在石林建立“中国生活方式设计研究院民族刺绣传承创新体验中心”,全面提高昆明民族刺绣产业发展水平。

引入外力、借助外脑参与脱贫攻坚,已成为昆明市政协履职的特点、亮点和优势。“朝阳区政协不仅给东川带来了项目、资金,还带来了脱贫攻坚的好思路、好举措、好资源。”熊瑞丽说,昆明市政协将进一步加大与朝阳区政协的合作力度,为东川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市政协将围绕市委提出的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重点和特色,切实增强助推实效,集中优势力量,全力以赴,助力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担当作为绘好“生态画卷”

《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蓝天永驻、碧水长流、绿润昆明、花香满城的世界春城花都,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昆明市政协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履职重点,扎实调查研究,深入协商讨论,开展民主监督,全力助推昆明生态文明建设,凝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

发挥职能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认真践行绿色发展观,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熊瑞丽多次强调,市政协要推进全方位履职、全过程建言、全员共同努力,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开展调研视察,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两年来,市政协围绕“五采区”治理、全面深化河长制、主城区道路绿化等开展了4次重点调研视察、8次专题协商和8次民主监督。其中,推进“五采区”治理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转化为滇池流域“五采区”治理的工作方案。参与全国政协、省政协等就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的专题调研和视察,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通过提案建议,建言生态文明建设。市政协每年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都在40件以上,内容涉及河流治污、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生态植被恢复、湿地建设、工业节能减排、农村面源污染等方面。“有的提案已经转化为政府部门的具体工作,有的正在办理之中,对推进昆明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政协提案委主任张丽琼说。

“民盟昆明市委、市政协城环委《关于加快深化落实河长制 谱写高原水生态文明新篇章的建议》的重点提案,提出重新梳理河渠湖库、建立河道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等建议为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市水务局局长储汝明说,提案建议均被采纳。

同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协商议政,进行民主监督。在政协全会、议政性常委会、界别联组发言等重要协商工作中,将加大滇池保护治理力度、打赢昆明蓝天保卫战、推进昆明高原绿道建设等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安排部署。开展立法协商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两年来相继开展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城镇绿化等12个规章制度的立法协商并形成《协商意见》,助推了相关工作。开展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协商工作,对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进行协商,提出建议210余条,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献良策,协商意见得到采纳。

担当作为 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

滇池保护治理是昆明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多年以来,昆明市始终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2008年,昆明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河(段)长负责制,开启了以河道治理推进滇池治理的新局面;全国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后,昆明又迅速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昆明还积极探索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滇池流域34条河道及支流沟渠已全面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河长制的部署,市政协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建立了由主席、副主席担任市级河长,相关专委会负责人担任协调人的工作机制。此外,市政协主席、各位副主席还分别担任新运粮河、老运粮河、古城河、洗马河(倘甸段)、虾坝河、姚安河、小清河、捞鱼河(含梁王河)、螳螂川(富民段)9条入滇河道的市级河长。

为推动全市河(湖)长制工作由“见河长”向“见行动”“见成效”转变,市政协结合工作方案对担任市级河长的9条河道开展常态化巡河工作,认真履行河长职责。在巡河过程中,各位河长通过实地检查、召开现场会、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推动解决责任区域内的重点、难点问题。

“两年来,共开展巡河工作36次,召开协调会36次,联合会议4次,共发现问题40余个,提出整改意见60余条。”市政协城乡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焦延田如是说。市政协主席熊瑞丽在巡查新运粮河过程中,统筹协调河道工程与地铁四号线建设问题,监督指导污水处理厂除磷提标项目的实施工作。

既要当好入滇河道保护的“战斗员”,又要当好滇池流域外河道保护的“监督员”。 市政协负责对滇池、阳宗海流域外富民、东川等10个县(市、区)全面深化河长制实施情况进行督察。为确保督察工作有效推进,市政协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印发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任总督察、各位副主席为副总督察的市政协督察组,负责滇池、阳宗海流域外130条河流、127个水库的河长制落实情况的督察工作,并采取集中督察、专项督察、日常督察、随机督察等多种形式开展督察工作。

2018年上半年,市政协主席、各位副主席分别召开了责任辖区内四级河长联席会议,就河长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量化进行安排部署,并按照“精准分析、精准量化、精准防控”的原则,与区级河长签订了46份河湖治理保护目标责任书,对“一河一策”的水质目标、控制单元污染负荷削减、污染削减措施、河道治理工程等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压实了责任。

“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工作,市政协还专门邀请专家就河长制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并从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中选出18名专业人士,组成河长制督察专家组,为督察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焦延田说。截至今年7月,共开展督察活动28次,发现问题70余个,提出“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督察、严格落实河长制考核、加强分类指导、发挥河长制信息平台的作用、多渠道筹集河道管护资金”5个方面共40余条意见。

加强合作 携手共建区域生态文明

滇中是云南发展的“龙头”,也是云南生态环保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需要滇中地区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展现出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面对共同的时代课题,今年7月,昆明市政协承办的“滇中五州市政协合作机制”第十次(昆明)会议,以“推进区域生态保护,共建滇中绿色生态家园”为主题,围绕推动滇中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进行交流研讨,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州市将树立“一盘棋”思想,以整体思维写好滇中“绿色文章”,绘好滇中“生态画卷”,打造“绿色滇中”品牌,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熊瑞丽在会上交流时表示,滇中五州市生态环境依存度较高,只有加强州市间的协调与合作,才能解决好共同面临的生态环保问题。滇中五州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可开展的合作很多,在水污染防治、空气污染防治、生态林带建设、森林防火、工业污染减排等领域都可大胆尝试和探索,共同推动滇中生态环保建设一体化发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中共十九大更是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熊瑞丽提出,五州市应共同编制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控规划,建立滇中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在淘汰落后产能、污染企业跨区域迁移、超载货车整治等方面,实行统一政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生态建设方面,可开展树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经济林带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滇中生态文明建设。

许绍忠 黄艾玲 茶志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