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凝智聚力助推八桂繁荣发展大事记

发布时间: 2018-12-20 09:32:31 | 来源: 广西政协官网 | 作者: 黄富强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核心阅读】多年以前,南疆广西曾是偏远、封闭、落后的代名词。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速度,演绎了一桩又一桩跨越传奇。这其中,广西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广西实现从昔日的南疆边陲走向国家发展战略全覆盖注入了政协力量。

政协倾力助推

“交通末梢”走向四通八达

8月27日,满载着50箱约1300吨进口大豆的集装箱班列,从广西北部湾港驶入四川自贡西南无水港舒坪货场。这一班列线路从广西北部湾港出发,途经“南昆线”“水红线”“内六线”到四川自贡,全长1391公里,相比传统的入川物流路径缩短1100公里,物流时间节约10天以上。由此,自贡乃至川南的产品,将以广西北部湾港为节点,通过铁海联运通达世界各地。

这是我国大力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带来的喜人成果,也是广西、云南、四川三省区采纳落实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具体体现。

广袤的西南腹地是资源最为富集、潜力最为巨大的地区。然而,历史上,由于山川地貌阻隔交通,大西南与华南沿海的物流往来,大多依靠广西茶马古道,效率十分低下。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交通路网建设飞速发展,但因为资金缺乏、地貌复杂、技术难度大等客观因素制约,广西与西南地区的交通发展相对缓慢,长时间处于“交通末梢”的尴尬境地,这使得大西南与华南沿海的直线距离虽近,但出海通道却长期面临着“近在咫尺却远若天涯”的无奈。

改革开放后,如何破解交通瓶颈,真正实现西南地区出海畅通?成为广西与西南各省关切的焦点,也成为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心中的牵挂。

为联合开发大西南,加快对外开放步伐,1992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牵头组织四川、云南、贵州省政协,召开西南四省区政协联席会议,围绕贯彻“联合起来,走向东南亚”的战略方针进行深入交流、协商讨论。

会议形成的建议和提案,引起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以南昆铁路建设为标志,在广西和西南各省之间掀起了出海大通道建设的高潮。

1997年12月2日,随着南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在与南防线(南宁-防城港)、钦北线(钦州-北海)连接后,这条线路成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将西南腹地与华南沿海紧紧连在了一起。

这,只是政协助推大西南交通快速发展的序幕。

2015年11月,中新两国签约启动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决定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广西、贵州、甘肃等省份为重要节点,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新通道”)。

如何进一步突出广西优势作用,助推新通道建设?自治区政协率先谋动,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住桂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作为第一提案人,与来自广西、四川、贵州、重庆、甘肃5省区市及民革界别的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共23人,联名提交提案,就推进新通道建设提出建议。

该件提案很快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经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审定,列为45件重点提案之一。

5月17日至23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成立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分别到重庆、广西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新通道建设出谋划策。

10月9日,由自治区政协牵头与四川、贵州、内蒙古、湖南、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9省区市政协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推动新通道建设,集中智慧共同探讨、共同破解区域协同发展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

在政协的倾力助推下,新通道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广西,目前正加快推进钦州东航道、钦州港东站集装箱、中新南宁国际物流云、南宁铁路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同时,加大广西北部湾港到新加坡的班轮密度。

来自商务部驻南宁特派员办事处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西与渝川黔陇等西部省区市积极协同联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经广西北部湾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已扩展到6条线路,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开行516列,累计发运集装箱26828标箱;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1至7月完成货物吞吐量9954万吨,同比增长14.76%,其中集装箱完成158万标箱,同比增长33.3%;西部地区与东盟间贸易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仅四川省对东盟出口就达358.3亿元,增长37.5%。

得益于新通道建设,广西与大西南从昔日“交通末梢”走向了四通八达,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

政协因势善谋

“落后港湾”跃到开放前沿

地区生产总值3080.74亿元,同比增长5.6%;财政收入673.05亿元,同比增长14.9%;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855.15万吨,同比增长16.66%,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15.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同期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

这是今年1至6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一组发展数据。

曾几何时,虽然守着“一片海”,但因为港口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基建落后等因素制约,广西长时间饱受着“门朝大海却走不出大海”的苦恼,陷入“捧着金碗讨饭吃”的尴尬。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广西北部湾地区的优势作用越发突出,“广西经济发展的潜力在沿海、后劲在沿海、未来在沿海”逐渐成为全区共识。

如何激发北部湾地区的活力,促进广西加快发展?成为自治区政协关心关注和协商建言的重点。记者查阅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年度提案目录发现,自2005年至今,平均每年都有近30件提案涉及广西北部湾地区开放发展;仅2005年至2006年两年间,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问题,自治区政协先后两次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视察,并两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就统筹规划、功能定位、交通体系、产业集聚、港口建设、人才培养、区域合作、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富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在自治区政协的大力鼓与呼之下,2006年12月,全国政协决定组织开展北部湾地区发展专题调研;2007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明确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列入年度重要工作部署。

紧接着,2007年4月,全国政协“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专题组到广西,了解有关情况,听取各方意见;6月,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展实地调研,并在北海召开“北部湾新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合作研讨会”;7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推进北部湾区域合作与发展”专题协商会。

在全国政协的大力推动下,2018年1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展发展战略。从此,掀开了广西开放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十年拼搏百舸争流,十载奋进成绩斐然。

如今,广西北部湾早已从一个默默无闻地区,变成多区域合作中心;从一个投资盲点,变成投资热点;从一个经济发展配角,变成广西对外开放龙头;从一个地方发展题材,变成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中国对接东盟、联通世界的开放前沿。

政协奋力作为

千里西江变成“经济长廊”

作为西南第一大内河港,“贵港”是西江流域绕不开的字眼。每天,来自云贵川的煤炭、粘土、胶合板等资源由铁路运输至贵港港,经此中转,再驶过西江航道抵达珠三角。与此同时,广东佛山出产的陶瓷产品从珠江打包乘船,一路向西江上游进发,至贵港港卸下,无缝对接上火车,呼啸至西南乃至东盟各地。

这是当下珠江-西江流域每天都在进行繁忙水运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珠江-西江流域曾是西南往返华南主要的物流通道。然而,随着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的迅猛发展,水运作为连通两广与西南主要交通方式的地位遭到了削弱,使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珠江-西江流域的水运发展不仅相对缓慢,更难以辐射带动地方经济,成为沿线各市眼中的“鸡肋”。

随着内陆经济的不断发展,内河航运日益兴起,怎样发挥好珠江-西江流域的水运功能,带动沿线城市快速发展?成为了广西、广东两省区党委、政府和政协关注的焦点。

2012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围绕发展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重大课题,开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题调研,并初步提出了建设“西江经济带”的构想,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采纳。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自治区政协综合形成有关建议,由6名住桂全国政协委员在2013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交联名提案,呼吁把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将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土空间开发轴带。

提案得到了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当年被全国政协从5400多件提案中选出,确立为5件督办调研的重点提案之一,并于8月组织专题调研组到广西开展实地调研。

为加快经济带建设进程,2014年4至5月,自治区政协组织5个专题调研组,分别就推进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产业布局、水运通道建设、完善合作机制等开展全方位的专题调研;随后又召开常委会议,围绕“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水运通道建设”问题建言献策。

在全国政协和自治区政协上下联动大力推进下,2014年7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至此,一个连接云贵,横贯广西,下联粤港澳,区域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5000万,资源富集、经济富集、城市富集的跨省区流域经济带,被整体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已显成效,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加快形成和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2016年至2018年9月,广西共吸引广东投资8106.4亿元,在全国各省区市对广西投资额排名中位列第一。其中,珠江-西江经济带7市到位资金近3200亿元。

政协携手推动

革命老区迎来“发展春天”

8月22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广西重大项目集中竣工仪式在百色市举行,包括中国-东盟(百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在内的一批重大项目集中竣工投产,标志着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共同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取得重大进展。

这是政协助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的一次集中展示。

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左右江革命老区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区位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原因,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直相对滞后,2012年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当年全国人均水平的37.27%。

2014年,在助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自治区政协根据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将履职重点转向了左右江革命老区,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视察工作。

“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但左右江革命老区的发展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经过深入调研和联系对接,这一观点在广西、云南、贵州三省区政协形成了强烈共识。

2014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住桂黔滇三省区的52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建议将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提案很快被全国政协确定为年度重点督办提案之一。为推动提案的办理和落实,当年7月,全国政协组织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及部分提案人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赴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进行调研,并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报告》。

该报告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专门作出批示。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2015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决定在祖国南疆培育壮大沿边开放经济带、桂黔滇金三角组团、黔南桂西北组团,以百色、河池、崇左、兴义、都匀、文山等城市为中心打造“两环三纵四横”的区域开发主骨架,形成“一带二组团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

至此,广西实现了国家发展战略全覆盖,掀开了富民兴桂的崭新篇章。

3年的奋力推进,带来了左右江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统计数据显示,老区8个市(州)的59个县(市、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32.33亿元。其中广西4市32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2.25亿元,同比增长8.6%,龙州县、右江区、南丹县实现整体摘帽,424个行政村、40.86万贫困群众顺利脱贫。

承前启后共奋进,继往开来兴伟业。从南疆边陲到国家发展战略全覆盖,政协力量为八桂腾飞跨越添砖加瓦,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长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激励着广大政协人奋发图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投身于助推富民兴桂的伟大实践,唱响壮乡大地美好明天。■ 总策划/农 超 采写/黄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