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更彦:冲击波疗法有望成为提高基层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发布时间: 2018-12-19 10:10:5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郝雪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主席邢更彦:

冲击波疗法有望成为提高基层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日前,在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第22届国际医学冲击波大会筹委会等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冲击波医学及精准能量医学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主席邢更彦发表演讲并分享冲击波医学研究成果。他表示,过去的十几年,是中国冲击波医学快速发展的阶段,冲击波医学具有精准、无创、高效、便捷、费用低等优势,有望成为提高基层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2019年国际冲击波医学大会将在中国举办,这也是国际冲击波医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随着冲击波医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展现在国际舞台。”邢更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流血的手术刀

“目前,冲击波疗法主要应用于肌骨系统,尤其是肌腱末端病、关节炎、肩部钙化性岗上肌腱炎、肩峰撞击等一系列肌骨性疾病。”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席邢更彦说,冲击波治疗的骨科疾病涵盖软组织、骨组织两个领域,软组织包括肌腱末端病,肌腱筋膜、皮下脂肪团块堆积,骨组织包括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股骨头坏死、距骨坏死、骨关节炎等。以骨不连为例,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开刀手术,装上钢板或植骨使其连接,“冲击波疗法”属于非侵入型治疗,不开刀、不流血,治愈率接近于开刀手术。其原理是通过体外装置刺激体内骨组织再生,唤醒损伤修复反应来治愈疾病,相较传统方法而言,安全、有效、无创,患者更愿意接受,“冲击波疗法”也被称为“不流血的手术刀”。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冲击波、核磁共振、CT被并称为三大医学奇迹。而有关冲击波的故事有多种传闻,其中一个版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战争中,一枚炸弹在水中爆炸,致千米之外的士兵受伤死亡,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经过不懈努力,美国人于上世纪50年代,在实验室模拟出冲击波,并打碎了陶瓷,从而证明了冲击波的威力。这项技术首次被开发应用到医疗领域,是运用了可控、精准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改写了泌尿结石需要开刀的历史,也产生了一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医学技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项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医学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碎石技术在向治疗其它疾病演变的过程中,其概念和原来已大不相同,且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主要应用在损伤修复反应、再生医学方面,“给病变部位以刺激,产生损伤修复反应,带来一系列的组织修复效应,依靠自我强大的修复功能治愈疾病。”邢更彦解释,在人类难以实现的自身修复组织方面,冲击波疗法也取得了进展及突破,尤其是周围神经损失修复,更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还处在研究过程中。”

据邢更彦介绍,除肌骨系统、泌尿科疾病,德国、瑞士等国外同行还将冲击波运用到ED治疗、陈旧性心梗,在控制疼痛和治疗肌肉痉挛方面也有出色表现。“传统的小儿脑瘫手术需要通过开刀,把脊神经后跟切断,打断神经感受传导通路,脊神经后跟是一个感觉神经纤维,被打断后,中枢神经受到的刺激减少,中枢给予肌肉痉挛的指令就小,肌肉松弛,达到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冲击波疗法同样能达到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区别在于不开刀。”

科技的发展

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邢更彦于今年4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第21届国际医学冲击波大会上,被正式选举为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主席,这也标志着中国的冲击波医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获得了长足进步,“相信,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作为将冲击波疗法运用到骨科治疗的第一人,邢更彦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涉足冲击波医学领域,他所主导的各项有关冲击波医学的研究已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尤其是2018年的“ESW及其介导唑来膦酸酯质体局部释放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机理的研究”更具有创新意义,“把冲击波疗法与纳米医学技术结合起来,用材料科学与冲击波疗法相结合去解决医学难题,这将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良好典范,有望成为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邢更彦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的不断推出和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我国人均寿命约为78岁,比建国初期提高了近一倍,除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有赖于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一些疑难杂症得到治疗。”他说,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医学科技创新更与人民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很多以前不能治疗的疾病得到治愈,这归功于医疗科技创新,但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保证,科技创新也一定要有伦理学的强力支撑,科技的发展更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冲击波疗法的推广

需要社会发展需求的牵引

“我本人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新委员参加了有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感悟颇深,也由此得出,科技创新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才能推出被点赞的科技创新成果。”谈起在第十三届政协新委员履职培训课堂,一位讲师的话让邢更彦印象深刻,“有德有才的人是精品,有德无才的人是次品,无德无才的人是废品,无德有才的人是危险品。”

“作为新一届政协委员,在履职期间随团到基层调研,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通过冲击波技术服务百姓,从而服务国家大健康战略。”邢更彦在回答记者有关履职感言的提问时这样强调。他进一步坦言,在未来履职中,他将着重关注科技创新、物理治疗基础或方法的普及与推广,“希望这类技术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能更好地服务患者。”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医改的不断深入,药占比逐年降低,医疗服务支出逐年提高,冲击波疗法的创新与发展恰恰符合国家政策,“好的技术、方法还需要有好的政策引领,希望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冲击波医学做好规范治疗、规范培训。让老百姓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国家健康战略得以实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几千家医院装备了冲击波医疗设备,每年冲击波装备销售都在以1500到2000件(套)的数量在递增,“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近几年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这也说明,冲击波医疗技术的普及推广迎来了新机遇,因其精准率高、疗效好、费用低,冲击波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欢迎。”邢更彦展望冲击波医学的发展时说,“医学的发展永远在路上,冲击波医学的发展和推广更需要社会发展需求的引领,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

■延伸阅读

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

1997年9月12日,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的前身———欧洲冲击波医学联合会(ESMST)在奥地利维也纳成立。参会代表主要来自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8个欧洲国家,学会成立的初衷是促进欧洲冲击波的研究与发展。

伴随着冲击波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同行希望通过学术会议进行交流。来自亚洲、美洲等地学者参加了1998年在土耳其伊兹密尔举办的学术会议,使冲击波医学学会的力量不断壮大。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冲击波医学在全世界的发展,在1999年于伦敦举办的学术年会上,更多来自日本、中国台湾、美国等地的与会者使学会影响真正扩展至全球,欧洲冲击波医学联合会正式更名为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ISMST)。

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冲击波医学相关知识与经验的交流。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讨论冲击波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治疗适应证的拓展和规范等问题。年会创造了各国专家、学者交流的宝贵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冲击波医学的发展。随着冲击波医学涉及内容的丰富,会员越来越多,自2010年起,学会每两年还组织一次冲击波医学相关基础研究大会,基础医学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临床应用的发展。除最新成果的交流外,学会组织了冲击波医学应用的基础课程,方便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学习和提高。目前,学会拥有超过60个国家与地区的会员,现任主席为邢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