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成:见证农村变迁为中国农业品牌建言

发布时间: 2018-12-18 14:55:19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朱保成 | 责任编辑: 耿鑫

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回顾农村改革这40年,回顾自己人生这40年,个人与国家发展相互交织,不禁感慨万千。这40年,我们见证了伟大时代的变迁,有幸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三农”工作做些实事。特别是我担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的5年,顺应农业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为奋斗目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等,持续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天来看,吃饱饭是多么简单的愿望,但在40年之前,却那么遥不可及。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那个年代,在陕北窑洞里生吃猪肉的情景,代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当时我的老家河北省正定县老百姓同样如此,守着土地却产不出多少粮食,饿肚子。这成为广大农民最大的痛点,也成为改革最直接的动力。

就这样,那场发源于小岗村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1982年,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习近平先行试点,结果当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一年后,“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家乡人吃饱饭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后来,我到农业部工作,才真正体会到“三农”工作为何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体会到吃饱对于一个由13亿人口的大国的重要意义。40年间,我国的粮食产量从当初的3亿吨增加到6亿吨,是原先的2倍,肉类是原先的7倍,禽蛋奶是原先的16倍。如果说,“吃饱饭”是改革初期的夙愿,那么“吃健康、吃文化、吃品牌”则是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会后,我以农业品牌建设为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发现我国农业品牌建设虽然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整体而言,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品牌农业思想体系尚未建立、品牌培育保护制度体系缺失、品牌影响力比较微弱,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与薛亮、牛盾、刘平均、刘身利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在2015年3月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我代表这几位委员作了《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的大会发言,提出了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扶持保护机制、建立和完善品牌标准体系等五项具体建议。2016年1月和12月在俞正声主席主持召开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我又就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等进一步建言献策。

履职的同时,我还致力于我国农业品牌战略、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为推进我国农业品牌化做更多探索。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朱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