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政协委员聚焦雾霾治理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发布时间: 2018-12-06 09:20 | 来源: 各界导报 | 作者: 李荣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很多人采取防护措施减少雾霾吸入 记者 张晶 摄

□ 首席记者 李荣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清我”……最近几天,西安人朋友圈流行的对于雾霾的调侃,折射出当前空气污染的严峻形势。

近日,陕西省多地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雾霾成因

污染物排放超过承载度+地形构成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省治理雾霾的主战场。雾霾因何产生?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去年经过调研得出结论,经济社会活动排放的大量细颗粒物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及承载度,受静稳天气影响,容易出现污染天气。

“关中平原的东西向属口袋形喇叭状地形,只有刮西北风时污染物才能被消散、减弱和清除,其他风向则会导致污染物的积累,甚至外地污染物的输入,污染物扩散条件‘先天不足’。”人资环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陕西省关中地区常年以东北风为主,冬季冷空气活动弱,造成逆温现象,导致空气流动性差,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形成“逆温形成雾霾,雾霾加剧逆温”的恶性循环。

“最近雾霾天气,不利气象是帮凶。”省政协委员、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侯建忠说,最近一段时间,西安以静稳天气为主,污染物在关中区域内无法扩散出去,就滞留下来,有时候关中西部吹西风、东部吹东风、北面吹北风,使得西安周边的城市污染物也会直接吹向西安市区,加重了关中中部、西安地区的污染。

据人资环委员会调研数据显示,秋冬季关中地区逆温日数曾多,夜间到早晨出现逆温的频率高达70%以上,冬季12—1月可达80%以上,有时会更高,还出现双层和多层逆温,平均逆温层厚度达到300—400米,有时更厚。逆温就像盖子一样罩在关中各个城市上空,阻挡了空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使污染物沉积在近地面层,空气污染物浓度增高,造成地区空气污染严重。

委员建议

多措并举全力攻坚治污降霾

“虽然陕西省对治污降霾一年比一年重视,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大,社会参与一年比一年强,但目前面临的治霾形势依然严峻。”人资环委员会建议,要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全省尤其是关中地区铁腕治霾的战略规划;加大“气化陕西”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和群众加快“煤改气”步伐;盯紧重点企业,坚决取缔小火电、小锅炉及“散乱污”企业,有效抑制扬尘污染。

民建陕西省委员会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多层次规划体系,对雾霾治理提出周期性规划;完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促进区域联动,提升整体性治理效能;引导关中城市群发展,构建智能城市管理体系,减缓私家车增长趋势。

省政协委员陈永慧建议,要加大对黄标车、柴油车的禁限行力度,强化机动车环保监督管理,不达标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必须进一步加强深化交通管制改善雾霾污染。”省政协委员苏秦建议,要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提高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和利用率;建立健全雾霾预警体系,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继续完善公路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打造智慧交通系统。

省政协委员何秦认为,要统筹协调西安与咸阳、渭南、铜川四市形成联动机制,对西安市内污染企业坚决关停或迁移;加大巡查力度,盯紧大型耗能企业,查清隐藏的中小污染企业,彻底关停;严格控制餐饮业油烟污染,对城区临街住宅楼下或搭建的简易饮食门店进行环保清洁改造或关停。

铁腕治霾

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近年来,陕西省不断加大治污降霾力度,今年5月,陕西省出台《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工作要点》,全方位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面完成29项重点工作任务。

据省生态环境厅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关中地区PM2.5平均浓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1%;平均优良天数173.6天,同比减少0.2天。西安市PM2.5平均浓度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优良天数166天,同比增加3天。

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摸排“散乱污”企业3.2万户,现已整治了1.8万多户,其中,直接关闭取缔1.29万多户、改造升级5000多户、整合搬迁60户。今年,省工信厅和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文,要求市县工信和环保部门,进一步筛查之前查出来的“散乱污”企业。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充分考虑关中地区不利地形、气候及扩散条件的制约,也要考虑产业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都需要时间。”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个市县、各个部门都在优化方案,把降低PM2.5浓度和减少重污染天数、赢得优良天数,作为每时每刻的工作任务,持续推进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