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陈建光:回眸深圳40年发展 尽显二局建筑奇迹

发布时间: 2018-12-06 09:36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王静

日前,由中建集团主办,中建二局承办的“建证40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第19站和第20站”在深圳举行。“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中建二局以‘拓展幸福空间’为已任,为中国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另外,中建二局将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员工,员工收入每年持续增长。未来,中建二局将充分发挥央企担当,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努力将中建二局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受人尊敬的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服务商’。”中建二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光表示。

据中建集团企业文化部副主任周静介绍,“2018年4月,‘建证40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活动在雄安新区启动,活动将围绕“从深圳到雄安,见证中国建筑改革发展成就”这个主题,先后历时8个月,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0个国家,40余座魅力城市,开放海外50余个超级工程。然后于2018年11月在深圳市当代艺术馆与城市规划馆项目收官。

周静表示,“此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直面中国建筑建造的中国楼、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核电等一项项奇迹般的工程,感受中国建设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见证中国建筑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蓝色力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前进历程,见证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时代更新的伟大变革。”

此次“建证40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深圳之行,参观了大亚湾核电站、深圳地王大厦、深圳市民中心、腾讯滨海大厦、坪山高新区服务中心等由中建二局建造的具有历史节点意义的代表性工程。

第一站:大亚湾核电站 中建二局为中国核电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大亚湾核电站。

此次参观的首站是大亚湾核电站。据了解,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6月开工建设,1992年11月竣工,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是中国第一座100%技术引进的大型商用核电站。据中建二局核电建设分公司退休干部乔述华介绍:“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紧邻的香港均面临电力短缺的困境。此时,诸如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核电技术发展迅速,即使是日本、德国也跻身其中,突破技术封锁,建成中国自己的核电站,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建二局组织全局电力核心力量,进入大亚湾,参与了大亚湾核电站常规和BOP土建的施工,由此标志着中国建筑成功进入了商用核电建设施工领域。”

“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初期,由于中方缺少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经验,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核’。当时不仅有先进的国际技术和标准与国内相对落后的建设理念之间的矛盾,还有中西方文化背景、科技水平、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之间的差异,这些问题的存在确实带了不少困难。即使如此,中国人突破万难,最终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为中国核电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建二局核电分公司党委副书记聂宏凯向中新网表示。

第二站:深圳地王大厦 中建二局书写改革开放代名词“深圳速度”

  地王大厦

参观的第二站是深圳地王大厦。据介绍,地王大厦是 90年代中国第一、亚洲第四高楼,其位于深圳市罗湖商业中心区,总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由一幢办公楼和一幢公寓楼组成,其中办公楼地下3层,深15米,地上68层,高325米,连同屋顶的两座钢塔总高度达384米。

据了解,90年代,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组织土地使用权国际招标,向国内外企业公开招标。消息发布后,一下子吸引了近200家境内外公司前来竞标。最后以1.4亿美元成交,一举成为当时深圳的地价之王,“地王”由此得名。

1994年,中建二局负责地王大厦全部土建工程和部分设备安装、装修工程。据了解,地王大厦在工程施工中,中建二局采用了11项新技术,创造了2.75天1层的施工速度,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的“深圳速度”,在1996年,这个工程荣获“深圳市优质样板工程”。

另外,地王大厦工程还应用了爬模施工工艺、泵送砼及布料工艺、粗钢筋连接等一系列新技术,地王施工速度突飞猛进,最快时达到了两天半一层楼,提前60天完成了主体施工,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

此后,地王大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评价为“是中国建筑业改革开放、进行国际合作的典范”。建成后的深圳地王大厦,成为中建二局第一座300米以上的超高层。中建二局也由此开始收获了世界最高钢管砼结构大厦、亚洲第一高住宅、湖南第一高楼、江西第一高楼等超高层成员,在中建二局超高层家族里300米以上成员近30个。

第三站:深圳市民中心 鹏城展翅尽展中建二局建设奇迹

  深圳市民中心现在全景

参观的第三站是深圳市民中心。据了解,深圳市民中心是深圳最大的市政建筑也是标志性建筑物之一,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深圳市民中心最具有特点的地方是其象征“大鹏展翅、鹏城万里”之意的一对“大翅膀”。这对“大翅膀”长488 米、宽156米,最大跨度70米、最大悬挑长度65米,最大厚度超过10 米,最大高度85米,面积达6.4万平方米、耗费3000多顿檩条,总重量约9000吨。

据介绍,项目施工难度主要是如何实现抗风防雨和美观奇特两个方面。首先,大屋顶为三维空间曲面,上下表面分别由三个近似变曲率连续球面组合而成,图形文件依据等高线图制作,没有数学方程式。内部为钢结构,东西两翼为螺栓球网架结构,中间部分结构为桁架和焊接球网架组合结构体系,总重达到7000吨。

为此,项目团队首次开发设计使用了大型水平两自由度-弹簧阻尼-滑动金属铰支座,其中单个支座最大承拉支反力约为1900吨、最大承压支反力约为2300吨。钢结构采用了高空散拼、小单元拼装、高空单元拼装和两次整体提升等多种工艺。其中,第二次整体提升的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最大重量达到2430吨,创造了国内新记录并获得了“中国企业之最”证书。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就“大翅膀”的抗风性反复进行安全性能论证,采取了多项抗风技术措施。截止目前,已经运营15年,完全抵抗住了历年强台风的侵袭,实践证明了中建二局安装公司的技术水准和高品质的施工质量。

为满足建筑外观的要求,“大翅膀”整个底侧的封板要达到光滑曲面的效果,且曲面全部由平面单元板拼装而成。据了解,整个底侧的封板总面积6万余平米,如此也就需要由近6万个平面单元板拼装而成,且这近6万个平面单元板没有任何两块大小相同。

为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建立了三维模型,保证了材料尺寸的精确,采用先进的三维测量控制技术,对每一块板进行三维定位,从而保证建筑曲线流畅顺滑,完美实现了建筑效果。与此同时,自创了高空滑索施工工法和移动式操作平台施工工法,巧妙地解决了高空作业和水平运输难题。

第四站:腾讯滨海大厦 站在创新的时代前沿感知深圳魅力

参观的第四站是腾讯滨海大厦。据了解,腾讯滨海大厦是腾讯新启用的全球新总部,这座大厦也是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为腾讯建设的第二座独立办公大楼。这座大厦位于南山区后海大道与滨海大道的交汇处,深圳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建设用地18650.95㎡,总建筑面积342548.61㎡,由南北两座塔楼构成,其中南塔50层,建筑高度244.10米;北塔39层,建筑高度194.85米,南高北低的两栋塔楼由高、中低三道分别象征知识、健康、文化的连廊链接,寓意“互联互通”。

  腾讯滨海大厦

据了解,由于腾讯滨海大厦造型独特,建筑外观复杂多变,两塔楼内侧存在多处变形体,在立面上连廊中区部位呈立面凸状,另外,也因三道连廊的外观尺寸异形,平面为不规则结构,连廊竖向投影互相呈现不同角度,竖向相互遮挡等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塔吊高空配合安装困难、连廊提升、拼接难度提升、施工空间狭小等诸多困难。

为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中建二局的建设者们创新及应用了12余种技术。比如说,在当时BIM技术尚未普及推广的时候,项目就在成立之初引入了BIM技术。这个技术的引入,提高了项目总平面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并让项目所有参与人员对工程结构形式、施工平面布置情况、大型机械设备安装等有整体而全面的认识,在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节约成本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该项目在施工全过程采用BIM技术,如今已形成了一套包括土建、钢构、机电综合、幕墙、精装信息的BIM竣工模型,为创建“智慧工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为了解决提升难度、拼接困难以及施工空间狭小等问题,项目团队采用了液压同步整体提升安装技术以及液压爬模顶升式混凝土液压布料机施工技术。

第五站:坪山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 创造新“深圳速度” 书写建筑新成绩

  深圳坪山综合项目正在施工

参观的第五站是深圳坪山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据了解,深圳坪山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是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承建打造的首个EPC工程,总建筑面积13.3万平米,总投资15.5亿元。

这个项目主要包括会展中心和配套酒店两个部分,总工期只有8个月的时间,比同类工作快了3倍。总工期短,如何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呢?据了解,这个项目创新的采用新模式--BIM+装配式的EPC建设模式,就是在工厂里预制房屋构架,在现场安装“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项目的装配率达到89%。这个项目是坪山东进战略的支点,也是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的主会场,建成后将成为坪山区的新坐标。

另外,项目还是中国首个采用REMPC装配式钢结构会展和酒店综合体项目。REMPC模式就是“科研+设计+制造+采购+施工”一体化模式省去更多中间环节,为施工抢出宝贵的时间。

这个项目在建设模式和技术上都进行了创新。据了解,整个工程有16572根钢柱、钢梁等,这些构建形状不同,组装位置不同,如此数量巨大的构件指望人脑记忆肯定是不行的,为此中建科技自行研究设计了升级版“二维码资料库”为工程各个构件贴上专属“身份证”,安装位置、验收结果、施工图纸等信息一扫尽知,预制构件的安装质量大大提高。

坪山项目除了给每个构件贴上“二维码专属身份证”以外,还采用了其他的技术创新,比如,3D打印技术、延时摄影、无人机巡航、机器人智能建造、VR安全培训和图像识别算法等尖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

中建二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光表示,“穿梭于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前沿、时代创新前沿城市的空间,回望历史,处处都留下了中建二局建设者们的足迹。展望未来,中建二局将砥砺前行,继续书写中国建筑事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