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波:积极沟通增进彼此理解与认同感

发布时间: 2018-12-04 11:05:09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崔吕萍 | 责任编辑: 耿鑫

原标题:积极沟通增进彼此理解与认同感

——访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张水波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明年春节前,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张水波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多所高校开展调研。这次采访隔着八小时时差,但对于身处国外看祖国“开放大年”的张水波而言,他有很多感受,因此即便是凌晨接受采访,会议期间做补充回复,他都坚持知无不言。

记者:在异国他乡,您对于中国“开放大年”的亲身感受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我们做得好,被国际友人称赞?哪些领域我们与国外的合作还能优化?

张水波:无论是今年进行的深化市场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公平竞争,还是我国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G20峰会上表明,今后每年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敞开中国市场,这些都赢得了国际赞誉,也表明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决心,让各国人民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这些从行动上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担当。

关于你提到哪些做法受到国际友人称赞,由于我是“一带一路”研究的学者,我还是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说起吧。我国在对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成就有目共睹。2018年1-9月,我国企业仅在5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就达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我国这些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百姓就业。今年4月,我在斯里兰卡和沙特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研时,当地的项目雇员反复在说,感谢中国投资给了他们就业机会。

而在优化合作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为了使“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投资沿线国家时,应当更多地联合国际金融机构和其他国家的投资机构,这会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与国际上诸多国家,尤其是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投资机构分享“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开发带来的投资机会,从行动上落实我国“共建、共担、共享”的理念,从而使“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理解;二是能解决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外汇不可持续的问题。

记者:中国进一步推进开放,或者要从民心工程上做更多的功课。您能否从访问学者的身份,谈谈如何进一步拉近国内外年轻人之间的关系?

张水波:这个问题很好。多次在国外做学术访问,我观察到一个现象,我国留学生不太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大部分时间还是与本国学生在一起。我们在国外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员工,往往处于各种考虑,也很少与当地人士交流,使得我们的一些正常行为,也会被当地人误解。

因此,我们只有以更为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沟通,才能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感。例如,这次我在剑桥访问,就利用受邀做学术讲座的机会,对来自多个国家的师生,介绍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含义和意义,针对国际上有的国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威胁论”的具体体现,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或导致一些国家陷入“债务陷阱”的说法,从专业的角度给予了解释和驳斥。我一直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大力度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绝不是威胁,因为只有和平的世界环境才能使得“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展,才能保护中国的合法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