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据九三学社官网消息,“天堑变通途”曾经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梦想,如今,俯瞰中国大地,一座座桥梁或屹立于江河湖海之上,连接经纬纵横的交通大动脉;或跨越于崇山峻岭之间,架通南来北往的经济快车道。一代代中国桥梁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让千年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古代中国建造了大量木、石材料的桥梁,谱写了光辉的技术与文明篇章,距今1400多年的赵州桥是古代中国桥梁的杰出代表,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热情地赞叹过中国古代的建桥技术:“(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造了一系列巨大板梁桥,特别是福建省,在国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和他们相比的”。进入近代,由于西方工业革命浪潮和中国的闭关锁国,中国建桥技术和数量全面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版图上遗留下的几座大桥,都是外国列强建造的,也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见证。以九三先贤茅以升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师在动荡的战争岁月中,励精图治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不足3个月,即因日军侵略而被迫炸毁。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经历了建国之初的学习摸索、困难时期的自力更生、文革时期的艰难前行,中国桥梁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秦顺全讲解大桥。
改革开放后,中国整体科技能力增强,国力大幅提升,材料工业与装备工业不断进步,自主创新不断持续,使中国桥梁工程技术逐渐赶上了世界现代桥梁前进的步伐,建造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工程,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四十年来,中国拱桥、斜拉桥的跨度分别从150米、75米跨越到575米和1092米,现代悬索桥从无到有,跨度已达到世界第二的1700米。据统计,世界建成和在建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有21座,中国占17座;世界已建跨度420米以上拱桥有12座,中国占9座。中国桥梁的建设规模、跨径和技术难度不断飞跃世界巅峰,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了新型材料和装备的研发,大幅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世界桥梁技术宝库。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秦顺全主持建造,主跨504米公铁两用斜拉桥,2009年通车,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和荷载最重的公铁两用桥,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十年来,中国桥梁建设者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掌握了一批桥梁建设的核心技术,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重大需要。在公铁两用桥梁、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千米级斜拉桥和悬索桥、多塔多跨缆索承重桥梁、钢拱桥、跨海大桥建造等关键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从芜湖长江大桥的Q370qE钢到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Q420qE钢,再到沪通长江大桥的Q500qE钢,中国桥梁结构钢实现了升级换代,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塔悬索桥的设计概念已被提出百年,由于存在诸多技术难点,一直被业界视为“不可行”,中国桥梁科技工作者大胆设想、细心求证,解决了三塔悬索桥的中塔刚度这一世界性难题,泰州、马鞍山、鹦鹉洲三座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得三塔悬索桥设计理念首次在中国得以实现。除此之外,桥梁巨型沉井深水基础、三主桁钢桁梁、板桁组合结构、钢混组合结构、桥梁预制装配化施工技术、重型桥梁结构转体和同步顶推技术、海上长桥测控技术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应用于桥梁建设中,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核心技术领跑世界。
四十年来,通过大型桥梁工程的建设和科研实践,中国桥梁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科技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部分龙头企业已经成功进入国际市场。世界首次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中国企业承建的最大海外桥梁项目--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非洲大陆首座斜拉桥——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南部非洲首座跨海大桥——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大桥都是中国桥梁企业走向世界成功范例。
四十年来,“中国桥梁”开启了从建成学会到奋发追赶、超越引领的奔跑模式,进入到全球市场。“中国桥梁”见证了国人生活方式的蝶变,更成为了我国四十年改革开放、自主创新时代强音的生动写照。中国桥梁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绩绝非偶然,从根本上来说,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桥梁事业的跨越发展是该背景下的一种厚积薄发。
“创新永无止境”,进入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桥梁的需求越来越大,桥梁建设逐渐向海洋延伸、向山区挺进,从注重建设到建养并重,建设、管理和技术创新面临的新的更大的考验,中国桥梁科技工作者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桥梁科技和产业的进步,为国家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秦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