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政协常委会议聚焦推进减量化增长纪实

发布时间: 2018-11-26 11:48:1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余欢 马璇 | 责任编辑: 王静

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艰辛的系统工程,是推进工业化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提升城市竞争主动权,就必须在发展方式上辟新径、求突破,就必须在减量化增长上动脑筋、下功夫。

为此,襄阳市委提出了以“减量化增长”为抓手,落实新发展理念。一年多来,襄阳市从减量化增长切入,绿色发展的路线图更清晰、成效更显著。为更加坚定全面地推进减量化增长,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优质的生产体系、生活方式和城市空间,努力开创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建设新局面,市政协十四届八次常委会议专门围绕推进减量化增长进行了专题协商。

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在会上提出,要紧密结合实际、抓住重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减量化增长为抓手,积极培育“一极两中心”建设的新动力、新优势。

深入调研摸实情

会前,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围绕推进减量化增长,分别组织政协委员,动员各民主党派、行业专家,深入产业园区、近百家企业和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形成了9份协商建言材料。这些协商建言材料从环保产业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装配式建筑、磷石膏综合利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中国有机谷建设、虾稻共作、循环产业园建设等不同侧面提出了推进减量化增长的具体建议。

总的来看,当前我市从减量化增长切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减量化增长”的丰富内涵、实践路径,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的决定》和《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十大重点工程的实施意见》,全市上下强化绿色思维,全面开展绿色发展项目培育和拉练竞赛,一批助推“绿色发展、转型跨越、科学赶超”的重点项目布局推进。今年我市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了绿色发展的正向激励和工作倒逼机制,全市干部对减量化增长的认知逐步提升。

工业绿色制造体系正在构建。一年多来,襄阳市制定实施专项方案,明确未来两年打造30个绿色产品、10家绿色工厂、1-2个绿色工业园区、5条绿色供应链,以示范引领提升各产业绿色化水平;今年1-6月,着力生产过程的清洁化、高效化,实施97个千万以上技改项目。工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3%,同期用电量增长5.65%,用水量下降25.86%,单位GDP能耗下降5.14%。农业则重点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2015年至201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5%,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8%,同期化肥和农药用量年均下降0.18%和1.34%;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60%,综合利用率升至85.6%;关闭、搬迁218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6%;探索农业生产废弃物分类处理办法,今年农膜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利用率将达60%以上。

现代服务业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激发其在壮大绿色经济中的杠杆效应,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占比达40.1%,比2016年上升7.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3%,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去年旅游业总收入达340.5亿元,同比增长14.6%。

城市治理也以减量化增长为要求,进行了大量变革。优化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加快岘山绿道等城市公园建设,积极推广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持续推进城市空间的净化、绿化、美化,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88%,绿化覆盖率达37.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63平方米;优化城市区域发展布局,强力支持东津新区和鱼梁洲经济开发区成为城市绿色发展新引擎,精心实施“美丽襄阳”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抓住新一轮“棚改”机遇,推进旧城有机更新;优化城市公共治理机制,建立“一窗办、一网办、一次办”登记审批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三项改革获国务院表彰奖励;优化城市生活空间治理,推动城市管理标准化、网格化、数字化,以“创文”为载体,引导社会各界践行绿色低碳新生活。

委员建言重精准

调研中,委员们发现,我市推进减量化增长依然任重道远,存在着对减量化增长的理解不全面,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绿色集约生产方式还未全面建立,城市绿色转型中空间布局和功能尚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委员们建议,探索推行“亩产绩效”改革,确立减量化增长的鲜明导向,全面建立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完善对企业亩产效益考核的配套支撑机制,推进对区域发展的亩产绩效改革,配套完善区域绿色发展差别化评价机制;着眼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壮大绿色经济增量,突破性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产业生态化新机制,重点发展三大生态产业,探索生态资源产业化新模式;以共建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调优绿色经济存量,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深化“互联网+”在制造业的创新应用,以重要产业功能性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创新要素有效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融合,发挥新经济对产业生态圈建设的重要连接作用;精耕产业绿色发展“试验田”,打造区域绿色经济龙头版块,强化产业园区优化提升和循环化改造,建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中国有机谷”建设。同时,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从生产工艺上减耗增效,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绿色制造项目,培育发展再回收制造产业;实施工业节水节能工程,优化工业能源结构,实施工业固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提升工业要素使用效益;开展农业清洁生产专项行动,夯实农业减耗增效的根基,促进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绿色服务企业创建行动,从流通环节减耗增效,积极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绿色化,创建一批绿色物流企业、绿色饭店、绿色商城;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构建包容增长、集约高效的城市发展机制,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构筑宜居宜业城市空间,构建智能、绿色、优质的服务体系,营造节约高效、精致精细的城市服务环境;打造生态环保、低碳节约的城市生活场景,不断提升城市绿色化水平,大力推行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生态优先培动能 

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在会上表示,此次会议形成的9份协商建言材料,选题精准、重点突出,调研深入、情况翔实,聚焦问题、分析透彻,积极献策、求真务实,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把握大局的能力和议政建言的水平。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将认真研究采纳协商,积极改进工作。

郄英才指出,当前,全市上下以减量化增长为抓手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阵势,见到了成效。下一步,我们要从产业结构、生产工艺、流通环节、政策引导等路径着力,坚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郄英才要求,实现工业减量化增长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清洁化制造、智能化改造、多元化创造、品牌化打造”,做到“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产出高效化”,不断提升企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农业减量化增长要坚定不移地开展“节约用水,化肥减量、农药减量,秸秆基本利用、畜禽类粪便基本无害处理、残留农膜基本回收”行动,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荣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确保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实现服务业减量化增长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促进服务业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融合带动机制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全面形成一二三产业减量化增长模式,不断提升襄阳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供稿:襄阳市政协 余欢 马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