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资料片)
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透过历史维度我们能看到,强国须振兴实业,也是100多年前张謇等一大批民族实业先驱者的不懈追求。
在家乡南通,张謇开创了“父教育母实业”智民强国的宏大事业,共创办了20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家民营纱厂(大生纱厂)、第一所民营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等,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民族工业的先驱者,张謇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张謇强烈的爱国热忱、“敢为天下先”的实干精神、开放的视野和系统的实践,随着时代演进,也在不断焕发出新的价值。在3月17日江苏南通举行的“张謇大生论坛”上,与会者从各个侧面深入揭示“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共商在新时代如何推动实业兴国,远离泡沫经济,塑造中国特色商业文明。以下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讲求社会责任担当凝聚实业兴国共识
潘岳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范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俞正声主席指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扬“张謇精神”,激励中国的商业精英书写从“实业救国”到“实业兴国”的历史传奇。
“张謇精神”留给当代中国企业家三点启示:第一,应当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要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冲破技术和资本壁垒,夯实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第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依靠实体经济,企业家应当自觉推动中国制造的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不能醉心于玩空手道、制造泡沫,成为操纵市场的金融寡头。第三,应当塑造中国特色商业文明,既遵循现代工商业逻辑又秉持传统义利原则;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又讲求社会责任担当。
今天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经济体量不断增大,阶层结构不断衍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利益诉求更加多元。要打通民族复兴的“最后一公里路”,仍然需要我们在“张謇精神”激励下,深化供给侧改革,凝聚实业兴国共识。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