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专项调研侧记

发布时间: 2018-11-08 10:51 | 来源: 团结报 | 作者: 鲍家树,原载于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一张薄薄的A4纸,列满了调查内容:农户的种植、养殖情况,具体到种类、规模、产量、销售、成本、毛收入以及是否加入合作社等;政府提供产业扶持的情况,包括产业培训、产业贷款、产业帮扶资金等;帮扶干部走访的频率、举措、成效、办了多少实事等等;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以及帮扶计划的科学性,诸如是否因人因户精准施策、是否与农户商量、是否有成效……

这是10月16日至18日台盟中央调研组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县级监测点专项调研的调查访谈问卷。问卷细致入微,着眼农户经济生活,解决农户实际问题。

此次专项调研是落实“台盟中央2018年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监测点工作方案”的具体举措,也是台盟中央完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模式的重要探索。

台盟吉林省委会主委孔令智、台盟南京市委会主委邹振球、台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张骏等带队,来自全国10个台盟组织、新希望集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30余名成员参与调研。

问题导向 多方位推进工作

2016年6月,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中西部省区,对脱贫攻坚落实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其中,台盟中央对口甘肃省。

甘肃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难以进入,全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地貌复杂多样,土地贫瘠,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于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中,有10个市州的58个县市区集中分布在六盘山、秦巴山和藏区这3个集中连片特困带上,有着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的省情实际。

2018年以来,台盟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全盟联动、聚焦深度贫困、小切口入手、重心下沉”的工作思路,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与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相融合,多方位、立体式地推进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3月,台盟中央召开全盟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重点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相关台盟省级组织参与对口甘肃省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工作分工。

截至10月,台盟中央组织盟内外专家和工作骨干赴甘肃省贫困程度最深的“两州五市”开展了17次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活动,其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常务副主席李钺锋,副主席杨健、吴国华分别带队赴甘肃开展调研活动。据统计,台盟中央调研组2018年已先后深入35个乡镇55个贫困村244贫困户开展调研,采集有效调查问卷200份。

此次在定西市陇西县开展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县级监测点专项调研,是基于甘肃脱贫攻坚最新动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聚焦产业扶贫和帮扶干部作风建设两大领域,采取专项访查、重点跟踪、服务支持等多种形式,对陇西县产业扶贫是否精准有效、帮扶干部作风是否勤政有为开展的深度监督调研。

据张骏介绍,本次调研以“县级监测点”为聚焦主线,是台盟中央对口甘肃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一县两乡两村”(即定西市陇西县、临夏州果园镇、甘南州石门乡、天水市白家河村、陇南市化马村)层级动态监测的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及时总结经验,将对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俯下身子 倾听群众心声

陇西县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440毫米,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脱贫任务艰巨。

10月16日晚9点,调研组成员在稍事休整后,即召开行前会,分解任务,部署工作。会上明确要求,此次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专项调研要保持客观性和独立性,要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重点围绕产业扶贫和干部作风开展调研,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度追踪。

“年底脱贫,我有信心!我贷的两万八都还上了。家里种的党参、洋芋、玉米,还养的牛。孩子也从苏州毕业了,从事教育工作,我也不用担心了。”鲁班山村低保户杨兴来信心满满地对调研组成员说。

“你觉着帮扶干部干的怎么样啊?”

“满意,真满意!我们亲的像一家人!”说着这话,杨兴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在杨兴来的家中,调研组仔细查阅了“一户一策”扶贫台账,详细询问了老杨的家庭人口、收入来源、未来生活规划,以及扶贫政策普及、帮扶干部作风等情况。

这是调研期间的一幕。

10月17日至18日,调研组分成四队,根据当天随机抽取的村社,选定柯寨镇鲁班山村、刘家掌村,宏伟乡山头渠村、井儿村,权家湾镇焦家湾村、权家湾村,马河镇杨营村、贺家川村,开展入户调研,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累计走访贫困户56户,与老乡聊家常、算细账、谈发展。

扶志造血 寓服务于监督

脱贫攻坚要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宏伟乡井儿村,调研组来到贫困户马凤琴家中。朴实的马凤琴,初见调研组的来访,多少有些紧张,在调研组一行说明来意后,马凤琴逐渐打开了话匣子。

调研组得知,马凤琴既会打理农务,也懂建筑,还经营了全村唯一一家面粉厂,不但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对未来也满怀信心,大家赞不绝口。

“这是真正的‘技能脱贫’‘手艺脱贫’!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辛勤劳动来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等着别人送小康,再好的扶贫政策也无济于事。”调研组组长邹振球感慨说。

自然条件差往往是贫困地区的先天缺陷,而智力支撑不足、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则进一步增加了脱贫难度。陇西县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大力推行了“5532”“5522”“5412”“5312”等一系列促农增收产业发展模式。

“5532”,即贫困户贷款5万元,种植5亩全膜玉米或优质牧草,养基础母牛3头,年增收2万元;“5522”,即贫困户贷款5万元,种植5亩全膜玉米或优质牧草,养基础母羊20只,年增收2万元;“5412”,即贫困户贷款5万元,种植1亩中药材、1亩马铃薯、1亩全膜玉米,输转劳动力1人,年增收2万元;“5312”,即贫困户贷款5万元,由3户贫困户联建1座菌棚,年增收2万元。这些数字模式,实际上是一个个办实事、重实效的扶贫项目,通过开展这些模式,助力全县整体脱贫。

此次调研,台盟中央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关注于提升“造血”功能,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为此,调研组邀请了新希望集团的4名企业高管参与产业扶贫调研,调研组十分认同陇西县的脱贫攻坚产业模式,希望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盘活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能增收、致富快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脱贫质量。

调研组还邀请了7名具有丰富的电商运营经验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开展诊断式培训。专家们先后来到柯寨镇、宏伟乡、权家湾镇,走进“村淘”服务站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物流配送中转体系不健全、优质农产品供应及加工能力偏弱、品牌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专家们定点滴灌、靶向治疗,开办“筑梦乡村”电商从业人员培训班,帮助当地群众切实解决在农村电商发展中的困难。

如今,陇西县的很多农户已经从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生活条件明显提升,然而综观甘肃全境,脱贫攻坚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台盟将继续全力开展民主监督,直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