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聚焦社会保障共建共享

发布时间: 2018-10-31 09:20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高新国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原标题:共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兜底”工程

———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围绕社会保障领域共建共享协商议政小记

“医疗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三地能否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一个分诊中心,避免患者盲目流动,实现医疗资源充分有效利用。”在10月25日举行的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医疗专业人士,方来英同其他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一样,围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如何推进社会保障领域共建共享,与国家有关部委、三地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探讨。

此次会议聚焦民生“兜底”工程,就推进养老、医疗、就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解决好三地在社会保障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言献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整体推动下,社会保障虽不是“率先突破”的协同内容,但作为推进协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三地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对接,协同成效明显。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北京市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入2.5万余人次,转出5.6万余人次,涉及资金33亿多元;天津市跨省转入1.5万余人次,转出1.2万余人次,涉及资金11亿多元;河北跨省转入3.6万余人次,转出1.4万余人次,涉及资金20亿多元。

除了统计数据证明三地社保衔接更加顺畅,三地政协通过深入调研,也发现三地社会保障领域协同成效显著。

目前,北京与天津、河北互认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达到9900余家,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直接结算。在养老方面,从今年10月起,三地老人在协同区域内跨地区养老,均可享受原户籍所在地的床位运营补贴。三地还共同推进人力资源互通互融,搭建起人力资源交流协作大平台,促进劳动就业。

三地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协同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共建共享,实现均等化,还有一定差距。

河北省政协调研分析认为,与京津相比,河北在社会保障领域的短板和弱项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河北医疗保险尚未实现省级统筹,增加了京津与河北在社会保障领域深入协作的难度,并且河北人社基础信息库尚未同京津对接,无法实现三地基础信息的实时共享互通。在基本养老水平、城乡居民医保、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方面,河北均与京津有明显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用数据印证河北在社保领域的“短板”问题。他研究对比2010-2016年京津冀社会保障领域的人均职工养老保险支出等12项指标发现,河北绝大多数指标都低于京津,近一半指标与京津差距扩大,其中城乡居民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及基础养老金标准差距最为明显。

除了河北“短板”问题不容忽视外,北京市政协调研发现,三地在医保方面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衔接水平,并且三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相关管理体制机制还存在差异,不利于深层次协作。天津市政协在调研中同样发现三地需要加强信息和服务标准对接。

解决河北社会保障领域的“短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推进三地社会保障领域的共建共享机制形成。

河北省政协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对共建共享统筹协调和支持指导的基础上,河北要逐步完善医保市级统筹政策,研究探索省级统筹模式,加快对接京津速度;三地共同促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尽早实现京津冀社保信息实时对接和数据同步;进一步推广京冀(曹妃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合作模式等成功经验。同时,国家要加强对京津冀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的统筹,支持河北提高规范津贴补贴水平,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北京市政协建议,在医保领域,探索三地统一、结合实际的医保异地就医制度,深化区域内医保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并加强养老、社会救助等方面合作,同时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推动三地社保信息交换共享。

天津市政协提出,加快完善京津冀社保协同发展协作机制,国家、省市、部门不同层面,从顶层设计、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等方面分别发力,推进三地社会保障协作向纵深发展。同时,建议加强京津冀社会保障领域政策协调,借鉴“开放性协调机制”,以渐进整合的方式,推进政策协同,最终实现社保领域协同发展。

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表示,要加强规划统筹、政策衔接、标准对接,抓住百姓关心的问题,建设一批能落地、见实效的项目,推进社会保障领域共建共享。天津市政协主席盛茂林说,要把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为研究政策的起点、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推进社会保障领域在更广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协同。河北省政协主席叶冬松表示,将汇总整理意见建议形成报告,力争使会议成果转化为党政决策参考和工作措施,同时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共同营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