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丹:把握人口发展趋势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 2018-10-25 08:5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贺丹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高龄少子化特征显现,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开始减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审时度势,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部署,人口发展态势向好。

全面两孩政策累积效应快速释放,长期效应还有待挖掘。2016年、2017年出生人口达1786万、1723万,创21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期间,高危孕产妇增加,而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稳中有降,母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政策短期效应结束后,生育水平仍有下行趋势。目前,我国政策生育率大于2,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个,生育潜能释放仍有空间。

我国人口发展面临从数量压力到结构性挑战的历史性转变。总人口增长率将逐步由当前的5‰降至零增长,此后步入长期负增长阶段。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双双提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在本世纪50年代末期将达到峰值4.3亿。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快速下行,进入壮年劳动人口主导期。

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保障不充分成为人口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深度贫困地区面临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而发达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面临着人口迁入控制和布局调整的双重压力。东北三省生育水平超低、劳动力外流严重。同时,计划生育、妇幼健康优质服务资源短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还未充分满足,群众对相关服务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当前的人口发展水平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联合国2018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我国在189个国家(地区)中的综合排名列第86位,同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有较大差距。我国的人口文化素质排名更是落后于综合排名,2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8年,在全世界排名仅为116位。初中文化水平以下劳动力占比超过2/3,人口素质同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面对人口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及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增强人口与经济社会双向适应能力,实现人口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均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赋予计划生育新内涵,打造新型甜蜜事业。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群众反映迫切的生育、养育子女中面临的困难。引导家庭负责任地确定生育子女的时间、数量,提供安全、适宜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加强新型家庭文化宣传倡导、青少年生殖健康和性教育、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做好计划生育家庭权益维护,改革完善奖励扶助等制度。充分发挥群团和社会组织作用,使计划生育成为民生友好的新型事业。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和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逐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社会协同机制和“终身教育生态圈”。强化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研究和监测,加快培养满足人工智能发展的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维修等技能型、综合型人才。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推进健康老龄化,重塑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注重传统家庭文化合理成分的创造性转化,加强对青年一代婚姻生活和价值观的引导。倡导从人的生命周期和家庭的生命周期构造家庭友好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将家庭优先的价值取向渗透到经济社会政策之中。建立以生育支持、儿童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体内容的家庭政策。支持各类托育服务发展,增强家庭养老抚幼功能。消除女性就业歧视,落实生

育保险和生育津贴等政策。(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