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政协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云南答卷

发布时间: 2018-10-15 08:39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农者,天下之本也。“三农”工作事关国之命脉、民之根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云岭大地特色产业异军突起,烟、糖、茶、胶率先起步,撑起农村经济的一片天。此后,花卉、蔬菜、咖啡等一批散发着红土高原芳香的农产品独树一帜,走向全球。

但,云南作为公认的农业大省,却并非强省。云岭高原如何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规模小、品牌散的农产品市场,如何擦亮“云字号”招牌?网络销售体系滞后,如何助力农产品“触网”走俏?这些难题横亘在云南现代农业发展的路上。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要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

云南人民从未忘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研究出台了《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进行统筹谋划和全面安排;省政协和省级各民主党派将助力乡村振兴纳入今年重点工作安排,组织开展系列调研,积极协商建言。

在9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们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围桌而坐,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云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绿色食品牌’”共同探寻乡村振兴良策。

■走产业兴农之路

会上,12位省政协常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如何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云南省绿色食品业三产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结构失衡,效益低下。以花卉产业为例,云南具有全球最丰富的观赏花卉、加工用花卉和花卉旅游资源,但全省花卉的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充分,未得到开发利用。”李志强常委凝重地说道。

“云南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具有良好条件成为我国的粮仓、花品仓、中药仓。”徐应强常委建议,要充分运用侨界网络,把云南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带到海外市场,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云南农产品“走出去”步伐。

“云南的农产品,本身就是独特自然环境与人文传统交互作用的产物,打造‘云系’‘滇牌’农产品响亮品牌,高水平深度挖掘传播文化内涵是不可或缺的举措。”何雪峰常委认为,做大做强做优云南绿色食品产业,要从产品文化内涵方面提炼形成并强化云南农产品“文化标识”,如“云南白药”“红塔山香烟”“过桥米线”等。

■擦亮“云字号”招牌

如何擦亮“云字号”招牌,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食品牌”是委员们讨论的焦点。

李银峰常委认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仍存在“一哄而起、大干快上”的现象,有产业没有产业链、有品牌没有名牌,短视化、同质化问题突出,谷贱伤农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比如咖啡,我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9%以上,而全国最大的咖啡交易中心却在重庆。”

冷静常委说,云南的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大部分农产品都是以原材料进行买卖,一品多牌现象非常严重,产品加工转换程度低,品牌多影响小,造成了资源浪费。

在李英杰常委看来,打造“绿色食品牌”顶层设计是关键,要重点解决供应链、需求端、服务端的问题,推荐云南优质产品,不断拓展海内外市场。

边明社常委说,要建立全球滇系绿色产品品牌,分步骤、分层次地打造。同时,要加强绿色食品中长期规划,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合理科学地预测风险,尤其在品牌建设中,要建立防范市场风险、决策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机制。

■畅通农产品“触网”通道

“当前,我省网销意识还普遍滞后。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运用电子商务助推农产品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成联远常委建议,多渠道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网络营销龙头企业,完善农村商务信息应用的共享机制和配送机制,统筹协调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两种物流,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我省农产品网络销售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支持投入不够。行业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黄丽云常委认为,云南还缺乏全省统一的专门机构负责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建设,各县(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建议建立省级农产品网络营销统一平台,打造云南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公共品牌。”陈志国常委说,这样可以形成品牌规模,避免同质产品的恶性竞争,进而通过进入具有规模品牌优势的销售平台倒逼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提升,促进云南农产品高质量、绿色生态持续发展。

■激活“小巨人”领跑效能

此次会议,常委们被分为4个小组,分别围绕“积极培育我省农业产业‘小巨人’”“推动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做强做大‘云系’‘滇牌’农产品”“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四个专题进行了专题协商,每个小组都有省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与委员们面对面探讨思路。

如何加快培育农业‘小巨人’的步伐,进一步激活其领跑效能?

“自2015年省政府出台培育壮大农业‘小巨人’的意见实施以来,各地把培育农业‘小巨人’作为增强农业发展新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朱德光常委首先肯定了农业“小巨人”的积极作用。

“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达100户,但截至2017年底只有25户,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高天森常委表示。

袁晓瑭常委说,全省需要金融支持的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012户,所需融资额达272亿元左右,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改革创新步伐滞后,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中梗阻”现象。

针对问题,常委们建议,积极培育农业“小巨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改变云南农业“大资源、小产业”的局面,围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瞄准重点产业进行集中打造,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齐动”,打造区域特色产加销企业集群。

■委员现场“抢麦”献良策

本次常委会议的亮点之一就是政协常委与省政府领导现场互动环节,多名省政协常委“抢麦”,向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提问。

“请问省政府下一步在‘推动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方面有何打算?”成联远常委首先抛出问题。

“这个问题提得好。”宗国英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网建设方面介绍了当前工作,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推进具体措施落实落地。

“近年来,云南在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中,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良性发展格局。但通过调研,我认为当前市场离既定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请问省政府有何应对和解决之策?”王宏常委问道。

……

宗国英依次解答省政协常委们的提问。他表示,省政协长期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中共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上升到战略高度,这对于以农业发展为主导的云南省来说,无疑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关乎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政协责无旁贷。”云南省政协主席李江希望大家用更贴近时代发展的履职方式、更接地气的履职载体、更深入开阔的履职视角,坚持不懈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为云南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