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全面放开二孩、房屋租赁试点的实施,青岛新市民子女入学成了大难题。9月19日,青岛市政协委员与市教育局负责人一起,走进洮南路小学和大名路小学参观调研并座谈,了解青岛义务教育阶段20万名新市民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协商督办民革界别提案《切实解决好新市民子女及新增人口入学难》。
近年来,新市民子女受教育不仅难在了“入学关”,也难在了“心理关”。由于家庭收入、文化背景的差别,导致新市民子女产生自卑、紧张、困惑等不良心理问题。
今年,洮南路小学和大名路小学新市民子女分别占64.5%和59.47%。因忙于生计,家长无暇给子女更多细致的教育和心灵关怀,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洮南路小学坚持发展“育心”文化,在编班时打破了户籍生和非户籍生的界限,实行“混编制”模式,避免“新市民子女”这一概念的存在,缓解了学生心理压力。
大名路小学借鉴“全纳教育”理念,将“纳”文化融入到办学理念中。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组织丰富的集体实践活动,将学生家长纳入特色教育殿堂,增强了新市民子女的自信心,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不放弃、不排斥,接纳、容纳,让老师、孩子、家长有了共同成长的平台,“家”的归属感油然而生。
“教育是公平的,在这里我们分辨不出新市民子女。”青岛市政协委员丛锦松在调研时看到,完善新市民子女入学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大热点区域办学改革创新,这些在去年市政协双月协商座谈会上还是“将来时”的意见建议,在今天,已成为了“进行时”。
围绕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及新增人口“入学难”等问题,民革青岛市委建议,市教育、公安、人社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科学研判教育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用长远眼光调整修编教育设施布局,打好“提前量”。同时,利用好现有教育用地,加大校内改造力度,盘活“存量”。
“学有优教”是人们对教育的真切诉求,委员们建议应充分确保教育资源供给,保证入学政策落地,从顶层设计、宏观规划、层级实施上办符合科学规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