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存良:以党建推进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 2018-09-19 08:5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肖存良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要有更为宏观和广阔的视野。要从党的工作的全局出发来认识人民政协党的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是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加强政协党建工作的专门文件,对于指引和保障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正确方向、指导和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是从党的领导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出发加强人民政协党建的政治逻辑,也是政协党建的一般性逻辑。此外,加强人民政协党的建设还与人民政协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内在关系密切相关,包括党的领导的实现,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提高,以及整个国家协商政治生态的形成,这是政协党建的特殊逻辑。

人民政协党建的政治基础

第一,党的领导与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党外力量的重要方式就是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把各方党外力量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形成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同心圆结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需要与党外力量合作协商,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合力,完成使命。另一方面党外力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自愿跟共产党走,共同建设现代国家。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及其制度化结构,是中国共产党实践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平台与载体。所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使中国共产党团结凝聚党外力量有了渠道、载体和平台。

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现方式和制度结构,所以人民政协性质表述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这是党的领导与人民政协关系的第一个层面。

我国政治体制的本质特点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意识越强,越重视统一战线,对党外力量的凝聚力量越强,统一战线就越强大。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制度载体,其职能实现程度也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意识密切相关,与各级党委的重视程度和领导能力密切相关。各级党委越重视,党的领导越强,人民政协职能作用发挥就越好。这是党的领导与人民政协关系的第二个层面。

第二,党的长期执政与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需要有稳定的监督机制,要求自身得到监督,实现党与党外、党与社会之间的有机平衡。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通过人民政协这一政治平台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活动,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监督。所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发挥协商、监督作用,以支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科学执政。因此,人民政协作用发挥得越好,一方面意味着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得到了扩大与巩固,另一方面意味着党的执政从各方面获得切实支持和监督。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治国理政能力的增强,都与党加强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紧密相连,也与政协履行自身职能紧密相连。党的长期执政需要人民政协发挥自身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人民政协与党的领导的两个层面,人民政协与党的执政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了人民政协党的建设的政治基础。

人民政协党建的三个场域与四个维度

人民政协党的建设有三个场域:第一个场域是人民政协自身,通过党的建设发挥人民政协中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个场域是人民政协之外的各级党委层面,通过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加强各级党委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更好地实现人民政协的职能。党委要把是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能否发挥好人民政协职能作为检验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自身实现领导职能和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在这个场域中,人民政协党的建设的加强就意味着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的加强。第三个场域是通过党的建设在地方和基层建构一种有利于人民政协发挥自身职能的协商政治生态。如在某一行政区域建立一种党的领导和执政得到充分加强、协商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得到充分实践的相得益彰的政治生态,这是人民政协党的建设一个重要场域,这个场域也是人民政协党建的重要目标。

从三个场域来讨论人民政协党建之时,我们就可以发现人民政协党的建设维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个维度,而是四个维度,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党员、基层党组织和政协党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维度即各级党委维度。

第一,各级党委维度的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的强弱决定着人民政协职能的实现程度。各级党委作为党的领导的实践者,对人民政协领导的强弱就决定着人民政协职能实现和发展状况。因而各级党委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就成为了人民政协党建的一个重要维度。各级党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把人民政协工作列入全局工作计划,进行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就能够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改善人民政协的工作,从而加强人民政协党的建设。

进入新时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在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促进人民政协党建方面创造了大量新做法新举措。如从2013年开始实施党委领导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在地方各级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并列入党委年度工作要点。又如上海市委规定,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和市高级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每年到市政协通报情况、听取意见不少于一次;党委召开的有关重要会议可安排政协负责同志参加。这些规定都是从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角度加强人民政协党建的重要举措。但还需要建立更多更好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来实现和加强各级党委对人民政协的领导,使各级党委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更为具体化和制度化。

第二,政协党组维度的人民政协党的建设。政协党组是同级党委的派出机构,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代表同级党委在人民政协各项工作中起领导核心作用,对于实现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逐渐加大了政协党组建设力度,通过加强全国政协党组建设来加强政协党建工作。一是从2015年开始,要求全国政协党组每年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汇报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全国政协党组年度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完善全国政协党的领导体制,在9个专门委员会设立分党组,加强政协党组对机关党组和各分党组的领导,从组织体系、制度机制上确保了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政协的贯彻落实。在地方层面,各级党委都加强了对政协党组的领导,健全完善了政协党组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党委安排专门时间听取研究政协党组工作报告制度等。在制度创新方面,有的基层政协在专委会设立分党组,或设立政协党组专职副书记,以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协党组工作,有的基层政协制定了政协党组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和政协党组工作规则,推进政协党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等。总之,进入新时代以来,政协党组工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党建工作出发,还可以在政协党组方面进行新一步的制度创新。

第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维度的人民政协党的建设。人民政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政协委员、机关党员党的建设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与其他部门一样的对于全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共性要求,如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另一个层面是具有人民政协自身鲜明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共性要求与人民政协职能实现相结合,就形成了具有人民政协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求。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对全体党员的共性要求,但在人民政协之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为“人民政协中的共产党员要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心实意同党外人士交朋友,努力做合作共事的模范、廉洁奉公的模范、发扬民主作风的模范。”就是要处理好党与党外的关系,与党外人士建立融洽的合作共事关系,交挚友、诤友,这是人民政协语境中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内容。

人民政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既要包含具有共性的一面,又要包含具有人民政协自身鲜明特色的个性的一面。但是从目前全国各地人民政协基层党建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政协基层党建主要还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即共性层面,尚未大量进入具有人民政协鲜明特色的第二层面,或者这一层面强调得还不够。还应当从党与党外建立更为良好的关系、建立协商政治生态出发而进行基层政协党建工作。

结论

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要有更为宏观和广阔的视野。要从党的工作的全局出发来认识人民政协党的建设,人民政协党的建设涉及到党的长期执政和科学执政。要从党与党外关系和谐稳定的视角出发来认识人民政协党的建设,人民政协党的建设要使党与党外的关系更为融洽,相得益彰。要从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视角出发来认识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创造一种让协商民主能够得到持续生长的协商政治生态。

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要协调好党建与统战、党建与政协履职、党建与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党建促政协履职,以党建促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以党建促协商政治生态建设,以党建创造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发展。(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统战理论研究基地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