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双周会报道:集聚“人”力迸发活力

发布时间: 2018-09-17 14:42:4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胡俊

巩固破除以药补医的改革成果,既要再造补偿机制,确保公立医院坚守公益性,也要重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力量。9月14日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一部分委员针对如何发挥“人”在改革中的作用,做了“面子”和“里子”的分析与建议。

发挥人的能动性,首先要有恰如其分的激励。

于鲁明委员认为,激励是否到了点子上,首先应该对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有一个准确判断。“少数资深专家的收入水平并不能代表行业平均水平。”“北京市属医院医务人员工资的21%靠加班获得。”“医疗行业的吸引力不足。”……

在于鲁明看来,不仅是薪酬量级本身的不到位,更是薪酬制度设计的不尽合理。所以他的建议,就放在了数量和结构两个层面上。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满足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薪酬制度改革奠定经费基础。”这个“加大支持”的大方向定了之后,还要完善和重塑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他建议,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责任、职业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完善医院内部绩效分配办法等。

在新时代的改革征程中,改革者要拿出真招实式,因地制宜进行差别化探索,将薪酬制度改革的“设计图”转化为“施工图”。这就是委员们的共识。

但同时,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说,如果合理优良的薪酬激励制度是外部条件,那专业精神和医德医风,就是必须重视的“里子”。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二者都需“抓得紧”。

高永文委员来自香港,他从自身经验展开,提出在良好的薪酬待遇之外,更应关注医护人员专业精神的建设。

“重点加强专业服务精神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社会形象,让医护人员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荣。”这种专业精神的养成,一方面是来自专门机构的审核和监督,更重要也来自医务人员自身的底线与精神。

李思进委员的忧虑也在此。“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存在不同的过度诊疗行为,造成患者被迫接受了本不需要的检查和治疗。”由此导致的不必要支出数额不可小觑。

在委员们的观点中,医院自身改革,医院队伍建设就应摆在重要位置。如果本身没有变化的定力和决心,“再高的温度都孵不出小鸡”。委员们希望把“人”的力量充分集聚起来,让广大医改主力军心无旁骛地投入改革,打破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瓶颈,激发公立医院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