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定点帮扶安徽舒城县纪实

发布时间: 2018-09-12 08:43:3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叶松 | 责任编辑: 王静

2017年夏,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沃孜村的120千瓦光伏发电站建成运行,计划发电运行25年,年均发电量12.9万千瓦。沃孜村村集体每年光伏电费收入约13万元,全村123户408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从中获益。年底,沃孜村贫困发生率、特色产业及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项指标均符合贫困村出列标准,经县镇两级审查、市级审定并报省级备案、系统标注,沃孜村宣告整村脱贫出列。

这是全国政协常委南存辉所属企业浙江正泰集团通过全国政协办公厅扶贫办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联系,在舒城县沃孜村投资捐建的一座光伏发电站,也是全国政协办公厅精准帮扶的一个具体举措。

帮扶机制提高帮扶实效

2012年,全国政协办公厅与国家级贫困县安徽六安市舒城县、阜阳市颍东区结对。帮扶舒城县六年来,全国政协领导高度重视办公厅扶贫工作,十、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舒城县视察,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多次听取办公厅扶贫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工作指导。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政协把脱贫攻坚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汪洋主席委派,每位副主席都承担了扶贫领域任务。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夏宝龙听取办公厅关于扶贫工作的汇报。5月、6月,结合专题调研和重点提案督办,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郑建邦分别率调研组赴舒城县调研脱贫发展情况。

定点帮扶六年来,全国政协办公厅发挥政协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全方位推动舒城县脱贫发展工作。

全国政协办公厅在全国政协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健全帮扶组织机构,建立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成立了以一位副秘书长为组长,秘书局、提案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办公室、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教科卫体委员会办公室、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局、人事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党委、人民政协报社等12个部门为组成单位的机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每半年召开一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研究解决帮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组成单位细化任务分工,推动工作落实。机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管理局办公室,负责日常联系协调服务工作,跟踪工作进度,做好信息沟通反馈。

全国政协办公厅每年安排一位机关党组成员或专委会驻会副主任,赴两个定点扶贫区县调研考察,看望挂职干部,帮助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全国政协办公厅认真落实有关文件要求,立足扶贫工作实际,形成机关干部到帮扶地区挂职扶贫、帮扶地区干部来全国政协机关挂职学习的“双向挂职”机制。近年来,办公厅共选派13名干部到舒城县挂职帮扶,先后派了两名第一书记在四个发展最困难的村工作。舒城县先后选派12名干部到全国政协办公厅挂职,既为帮扶地区培养了干部,又加强了办公厅与帮扶地区的联系。

目前,全国政协办公厅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形成了“发挥四方力量,聚焦四个方向”的定点扶贫工作思路,即: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办公厅、各专门委员会、政协委员、挂职干部四方面力量;重点围绕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爱心扶贫、党建扶贫四个方向发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2014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政协办公厅“定点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精准帮扶扫除发展障碍

近年来,针对贫困县基础弱底子薄,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等问题,全国政协办公厅加大帮扶力度,把更多的精力、资源投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抓实、抓细、抓出效果。

舒城县杭埠镇徐圩村是个党建薄弱村,也是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程度与贫困村接近的边缘村。为抓好党建促脱贫,全国政协办公厅选派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机关党委将中直机关工委划拨的41万元脱贫攻坚专项补助资金转拨给徐圩村,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室。2017年底,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党员干部和村民的接触多了,改善了党群关系。党员活动室的落成,使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逐步得以规范,增强了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此外,全国政协机关从机关清理收缴党费中安排20万元,给舒城县建档立卡村卢镇乡安菜村、城关镇石桥村、开发区青墩村以及杭埠镇徐圩村分别拨付了5万元党建扶贫专项建设款。目前,各村都修建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村民晚间在广场跳舞休闲聚会,既健了身也融洽了乡邻关系。

在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的基础上,为关注村民精神和亲情需求,全国政协机关向舒城县5个山区贫困村捐赠40套电脑设备,装备了村级电子阅览室,方便村民了解时事新闻、学习电商知识,假期留守青少年还可以来村部上网与家长视频聊天。所赠电脑均安装学生浏览器,免费提供给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村民。

通过机关挂职干部积极联系,北京同仁医院在舒城县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筛查困难家庭儿童55名,并安排20名确诊患儿分批到京接受免费治疗,为患儿家庭免除94万余元医疗费用。这些爱心扶贫,让困难群众增强了战胜贫困的信心。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还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中央金融单位及安徽省直有关部门联系,在项目立项、水利建设、资金落实、能源指标等方面争取支持。2017年,帮助舒城县申请水闸加固项目中央投资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资金,申报覆盖全县贫困村和“三无”贫困户的光伏扶贫项目指标,完成移动补电车和锂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立项,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还宣传推介了万佛湖景区旅游扶贫项目。

自2014年开展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以来,舒城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39252户110881人减少至15714户36685人,贫困发生率从12.44%降至4.19%。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

智力帮扶激发内生动力

舒城县地处安徽中西部、大别山东麓、省会近郊,建国后工业和商贸繁华,有着“皖西之光”的美誉。然而从1986年起,舒城县成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期间,经济发展经历1999年短暂复苏后又急剧下滑,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中多数年份在62个县(市)中排名三十开外,甚至到过第46位。

为帮助舒城县进一步科学规划发展思路,谋划发展路径,2012年以来全国政协有150多位常委、委员和专家学者先后赴舒城县,围绕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现场调研考察,把脉开方。2015年,全国政协机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在京组织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支持舒城扶贫发展”座谈会,为舒城县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与会者认为,舒城县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地区、巢湖生态屏障及合肥饮用水源保护区于一体,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资源丰沛,自然资源环境优美……具备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绿色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当下迫切需要打破交通瓶颈,夯实产业基础,提振信心。

2013年是舒城走上新发展道路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六安市委“绿色发展、融入合肥”的指示精神下,舒城县提出“重振舒城雄风、再造舒城高地,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十年见成效”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六安的桥头堡,合肥的后花园”。

思路清决心大,投入足功夫深,这几年舒城县在安徽省委和六安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大力实施各项扶贫发展工程,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至2017年,舒城县累计完成投资280多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193亿元,实施了16项重点工程,涵盖交通运输、工业园区、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在交通方面,形成“一环五射”路网格局,实现“八条通道连合肥”。城市发展通道打开,为舒城插上腾飞的“翅膀”。

同样是2013年,舒城县提出打造“廉洁舒城、效能舒城、平安舒城、活力舒城”,促进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大转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012年全国政协办公厅开展定点帮扶以来,舒城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27.8亿元增加到193亿元,财政收入从9.7亿元增加到2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769元增加到10916元。舒城先后荣获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首批创建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国家生态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电商消贫十佳县等20多项国家级表彰。

2018年,舒城县紧紧抓住合肥市建设国家级科技中心和皖江产业带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发挥毗邻省会的区位优势,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踏上奋力再造舒城新高地的新征程。

项目帮扶助推产业发展

在舒城县食品加工、童车童床、羽毛羽绒加工等传统产业中,一些产品曾经颇具知名度,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缺乏等原因,使全县工业发展效益不高。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舒城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2月27日,舒城县与华夏幸福合作开发杭埠产业新城项目签约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双方合作期限35年,计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投资260亿元,引进产业投资不少于1000亿元。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邓宗良认为,产业新城项目是可行的政府和企业合作模式,一方面,打造产业新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助推实现脱贫,把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华夏幸福和舒城的合作,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新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借鉴。

两年来,华夏幸福通过PPP市场化运作模式,从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服务及城市运营等领域,为舒城产业新城量身定制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全国政协办公厅一直关注产业新城建设发展,推荐更多科技含量高、环保效益好的项目到舒城洽谈入驻,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如今,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合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得益彰的幸福新城已经初现雏形。

截至目前,产业新城已累计签约超过30家,签约投资额超120亿元。吸引众多实力企业进驻的同时,舒城产业新城还通过综合园区配套、科技产业平台、人才输送机制和多元融资体系等四个方面多元化支撑举措,全方面配套、服务产业集群发展,杭埠产业新城朝着“长江科技转化中枢,合肥文化休闲门户”目标前进。

在杭埠产业新城开建后不久,新城周边一个以整车及专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在舒城县杭埠镇蓬勃壮大,总投资168亿元,一期投资50多亿元的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次年即2017年投产。目前,汽车园所在的杭埠开发区,已入驻电子信息企业30多家,配套企业70多家,总投资达300多亿元,基本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杭埠也先后被确定为省电子产业集群专业镇、省智慧电子特色小镇。

“当前,舒城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已初具形状。”舒城县委书记金德元介绍,“舒城县杭埠开发区已形成了‘三大产业一座新城’(即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华夏幸福建设的杭埠产业新城)的大格局、大框架、大平台。”大项目频频落地,也带动了舒城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2017年,舒城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19.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5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达116.6%,多项指标位居六安市前列。

(作者为全国政协办公厅挂职干部、舒城县开发区青墩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