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盛事——访市政协委员陈海波

发布时间: 2018-09-10 09:55:03 | 来源: 联合时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记者:自2014年创办以来,“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交流展及论坛”连续在上海和台湾两地举办,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让中华传统文明“瓷”文化与“慈”文化,在古寺名刹、悠悠钟声中相约、相遇、相融。作为“以慈化瓷”系列陶瓷展的策展人,请您谈谈其中的寓意和意义?

陈海波:“慈”与“瓷”,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与艺术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两岸艺术家一脉相承的传统。

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并且这一艺术瑰宝在海峡两岸代代相传。比如,景德镇、莺歌现在都以瓷器而闻名。然而由于地域差别,两岸艺术家在专业技术、艺术风格、文化理念上都有所不同。但正是这些不同,为当代中华艺术的丰富发展作出了互补性的贡献。

我们说,以慈化瓷,以艺近道。在佛教文化氛围里,我们希望以艺术为载体发出善而合的声音,我们希望这一活动不仅联系“慈”与“瓷”,更联系两岸相连的血脉及携手振兴中华文化的使命。通过“瓷”文化与“慈”文化这两条纽带,通过两岸艺术家对东方文明艺术之美不同表现形式的演绎,希望能够促进海峡两岸间的相互了解和探讨,并以此促进海峡两岸艺术界的良性互动与交流,共创中华文化复兴崛起的美好未来。

记者:“以慈化瓷”前四届分别是在奉化雪窦寺、崇明寿安寺、台湾佛光山寺、上海宝山寺举行,今年是选在奉贤东海观音寺。每届活动观众既能大饱眼福欣赏来自海峡两岸的陶艺作品,又能赏心悦目于举办地建筑所特有的古朴久远的韵味。请问这届的展览主题和展示风格是什么样的?

陈海波:以慈化瓷是我们这项活动的固定主题,但每届的选址和参与的艺术家都是在不断变化和扩充的。今年已报名的艺术家就达到了近150位,目前,我们还在进行作品的甄选。

今年,我们有幸受邀在奉贤东海观音寺举办活动,观音寺的主持惠之法师是一位开明且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他给了我们今年活动以大力的支持及许多建议。这次除了展览、学术论坛和艺术采风以外,还特别加入了对“慈”的感知部分,两岸艺术家将有幸聆听观音寺的“梵音”,并在中秋到来之际共同参与中秋圆月的晚会。所以,这次的活动风格,我想既保存了我们展览的初心,是一场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盛宴,更会给大家留下深刻感性的禅的氛围和美好记忆。

记者:您是“新瓷”中国当代陶瓷文化推广项目的发起人。从2012年起,“新瓷”走进了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欧洲五国,还走进了北极和南极。

中国艺术家的世界艺术之旅,中国当代陶瓷在世界艺术舞台的精彩亮相,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您是如何思考、如何探索,运用瓷器这一东方文明的精美名片为载体,从而推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陈海波:瓷器是中国人的骄傲,它一直是中国艺术中最具代表且最早被国际熟知的艺术类别,也是中国历来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使者。中国与瓷器,有着深厚而悠久的联系,“China(陶瓷)”甚至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在西方社会的初印象里,中国陶瓷是稀有、美丽而奢华的,并且在很长时间里,中国陶瓷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进程。但中国古瓷的极度成功与传播从某种意义上固化了世界对于中国陶瓷的认知,我们发现在新一代世界观众的眼中,瓷与中国的紧密性正不断减弱。事实上世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的认知也是不全面的。因此,我们想通过陶瓷这个载体,推广中国当代文化与艺术,而且认为这是迫在眉睫的一种责任。

新瓷从2012年的纯展览,到这些年不断地拓展学术论坛,以及从政府到民间的各类交流拜访,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更带来了很多思考,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诉求、思考方式造就了彼此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与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必然会左右世界对中国当代艺术陶瓷的认知。因此,这些年来我们也始终致力于“新瓷”这个项目,就是希望能将中国当代瓷器最新的创意与实践带到更多观众面前,促进当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记者:2018年,“新瓷”将会到哪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今后还将有哪些展览计划?

陈海波:2018上半年,“新瓷”已经走进了纽约设计周的WantedDesign,而且这也是WantedDesign自开办以来,中国当代陶瓷首次作为独立区块亮相。

接下去,9月初,我们的“新瓷——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将走进危地马拉;11月,“新瓷——中国艺术家极地探索之旅暨挪威、冰岛双国文化交流之旅”也即将启程。

目前,日本、法国、迪拜、芬兰、澳大利亚的文化部或是相关机构都有在和我们联系。每年我们还是会选择1至2个地点来开展,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为更多优秀、具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提供平台和展示机会,扩大新瓷项目的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让世界看到中国当代陶瓷设计的能力和创意,看到中国当代文化的魅力。

记者:您曾说“我们的文化要行走起来”,近年来您也一直致力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推广传播。走好当代文化对外交流的发展之路,您认为,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更宽阔的国际性视野、打造更高端的世界级平台、培养更创新的全球化人才?

陈海波:从文化风景到艺术生态,中国当代陶瓷的发展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文化的底蕴直面现代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化对外交流的机会。但是,如何让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真正地走进国外的本土社会、主流社会,并且保持持续的吸引力,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这就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文化强国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有魅力的国家、城市的建设不光是追求现代化,更应该有充满底蕴和生机的文化。从伦敦、巴黎这些城市,我们都能发现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间的平衡、共存和完善。历史建筑、文化元素都被保留得很好,教育系统、博物馆系统又能给群众很完整的空间去了解。这都是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基础,是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的文化素养和感悟。每个人对于文化的观点又会形成这座城市整体的文化大态度。因此,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政府可以从根源入手,在推进文化先行、文化强国时内外兼修,以长远的目光给它持续的养分,来培养人才,以促进中华文化之复兴,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共同演进。

陈海波简介

陈海波,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复评委员、评审专家,“以慈化瓷”“新瓷”等文化项目策展人。2018年9月,第五届“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交流活动”将在上海举行,记者就此采访了策展人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