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虎:将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中国故事讲给非洲受众

发布时间: 2018-09-03 08:5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修菁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全国政协委员王茂虎:

“将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中国故事讲给非洲受众”

“中非合作如同一驾飞驰的马车,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是这驾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在强调中非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文化交流对深化中非合作的重要作用。”

8月30日,北京《今日中国》杂志社,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外文局阿拉伯语译审、《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王茂虎时,由他执笔,即将刊发在埃及《金字塔》报上的署名文章——《中非合作论坛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刚刚落笔完成。

每月在非洲大陆阿拉伯语国家和中东官方媒体上刊发一篇阐释当月中国国内及双多边重要新闻事件的文章,是王茂虎工作任务单中的重要一项。

“尽管这些年我们加大了外宣工作的本土化宣传,但中非彼此间仍存在文化误解。在中国,提到非洲,一些人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金字塔’、‘撒哈拉沙漠’。在非洲,部分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仍旧有限。所以,当下我们对非洲的外宣工作急需搭融媒体快车,利用新媒体平台,融合多种媒介,创新中非文化交流方式,为非洲民众提供他们喜闻乐见、可触可感、生动的当代中国故事。”2004年初,王茂虎曾以《今日中国》中东分社首任社长的身份,在埃及从事了5年驻外宣传工作,对如何做好外宣本土化感触颇深。

“良好的国家形象除了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还需要高水准的对外传播能力与之相匹配。尽管这几年我国对外宣传本土化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做好外宣本土化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8伊始,“站在中东看中国”第二季在中东国家各大视频网站上线几天,点击量就过50万人次,在脸书(Facebook)上的点击量超过了200万次。

“我们记者在采集当地百姓对这档节目的反馈时,‘很有趣’被排在第一位。问看过这档节目,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中国人很勤奋’、‘这是一个好像不存在失业的国家’、‘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很强,帮助我们国家修建了很多铁路’……”视频在受众国快速圈粉,让作为这档视频产品总监制的王茂虎对如何做好外宣工作本土化建设,也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的情况下,中国深陷‘有理说不清,说了没人听’的尴尬境地。掌握着国际话语主动权的西方媒体将过滤加工后的报道灌输给非洲,造成了非洲受众对中国的认知有失偏颇。我在埃及工作期间,也发现这种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的外宣媒体精准施策,结合非洲各国受众阅读诉求,加大本土化外宣力度,讲非洲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向非洲各国受众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加强与非洲当地主流媒体合作策划、合作传播,合力塑造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对非的传播能力。”

在王茂虎看来,文化交流,贵在润物无声,“只有创新对非外宣模式,才能消除中非彼此间误解,打破中非认知壁垒,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促进中非人民相互了解,推动中非合作走向更广阔的未来。这方面媒体要先行,把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中国故事讲给非洲受众,发挥舆论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