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首都的美好未来
——民革北京市委会积极建言首都发展纪实
“我们期待,通过减量发展打造的新北京应该是以2300万常住人口为基数,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合理、稳定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是以内涵集约发展为指引,功能清晰、安定和谐、民主团结、法治文明的全国政治中心……”在一份题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实现减量发展的对策措施》的调研报告中,民革北京市委会着墨200多字,阐述了他们所展望的首都的美好未来。
首都,首善之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支持首都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那么,新时代的首都北京将如何发展?又将如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真正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近年来,民革北京市委会在这一问题上孜孜以求地探索着,求解着……
扎实调研 把准首都发展“积病”
2017年的一天,已过晚饭时间,可民革北京市委会会议室里依然气氛热烈。大家一边吃着盒饭,一边为了一句话、一个词的用法热烈讨论。民革党员、“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实现减量发展的对策措施”调研组成员周然清楚记得,这一天,民革北京市委会副主委褚玉梅再次召集调研组成员,精心打磨“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实现减量发展的对策措施”这篇调研报告。而对周然来说,这样高强度的会议,自参加调研以来,已开了不下七八次。
对首都北京而言,疏解非首都功能、减量发展是个基本选项。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万人,下降0.1%。这是自2000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北京人口发展变动的趋势,折射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包括人口控制在内的减量发展,正在加速。
“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叫首都?”“减量发展,到底减什么?怎么减?”近年来,民革北京市委会一直在这一问题上做着探索。
2017年,民革北京市委会成立了以主委王红为组长、民革市委会领导、高校专家学者、发改委等政府部门中的民革党员为主要成员的专题调研组,就促进实现北京减量发展开展调研,并确立了人员组成科学化、调研提纲广泛化、调研过程务实化、调研成果多元化的调研原则,深度、精准把脉首都发展“积病”。
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民革北京市委会力求做到“过程要清,问题要准,沟通要实”。调研组先后与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昌平区、门头沟区等研究机构、职能部门和区县联系沟通,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前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减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
在纵向调研的同时,民革北京市委会还派出另一组专家,深入研究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其他国家首都的发展脉络,以期通过国际比较,扬长避短,作出科学预判。
“从国际上来看,‘大城市病’是世界上跨越中等收入国家进程中的大城市所具有的普遍现象,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不一。”谈及首都北京的发展,褚玉梅认为,北京的“大城市病”正是我国社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真实写照。
调研越深入,发现的问题就越多、就更需要理出一条清晰、极具操作性的建议思路。采访中,周然还拿出了厚厚一沓民革北京市委会为助推首都发展所做的各类资料,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标注。
“不能只是唱赞歌,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全面的预判。”周然说。为此,民革北京市委会多次召开座谈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排查,一条建议一条建议斟酌,力求将所有问题一竿子插到底,做实做透。
例如,在海淀摸底调研时,民革北京市委会选取了海淀区服务业中贡献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业、IT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教育及科研信息服务业中的50家产值3亿元以上的公司为样本。通过现场访谈、数据收集、问卷调研等方式,完成数据资料整理及分类。调研组发现,这三大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雇员中近75%是高职专科、高中、初中生。
“减量,必然涉及到减少劳动力人口及较少地区生产总值规模,这倒逼我们要思考培育新的增长点问题。”周然说,减量的目的是促进高质量的发展,推进减量发展的路径一定要有新思维。一方面,要客观评估并正确处理好疏解对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下降的影响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在疏解中调整中优化劳动力结构,以人工智能技术弥补劳动力不足,细耕优势产业,提升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健全机制 护航调查研究
调研组成员的科学合理搭配,是确保调研成果准确、全面的前提之一。据介绍,“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实现减量发展的对策措施”调研组成员组成时,就是遵循这一原则,从早已建立起来的民革党员数据库中严格筛选出来的,成员分布在民革北京市委会、高校专家、有关政府部门等多个领域。
机制建设是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也直接影响着参政议政成效的体现。深谙这一道理的民革北京市委会,近年来不断健全机制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民革北京市委会参政议政工作的发展。
除积极搭建人才数据库,吸引具备一定专业素质且参政议政热情较高的党员参与参政议政工作外,民革北京市委会还在调研研究课题确立方面下大气力,力求选题“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既接天线 又接地气”。
“在选题确立方面,我们注重发挥民革组织的群体作用。选题意向经过归纳和整理后,提炼出本年度调研选题参考目录,再提交常务会议、主委会议进行审议,最终选定年度重点调研课题。”褚玉梅介绍说。“选定的年度重点调研课题还要向各基层组织和党员进行通报,听取进一步完善选题的意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参政议政工作转变成所有民革党员共同的重点工作,也有利于吸引更多有专业特长的党员参与到调研工作中来。”褚玉梅告诉记者,“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实现减量发展的对策措施”的年度调研课题便是经过这样的层层“考验”后脱颖而出的。
在调研报告转化阶段,民革北京市委会要求做到“公开评选,推出精品,跟踪落实”。为了确保提案质量,市委会还建立了参政议政成果遴选机制。每年调研成果完成后,各专委会要将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审阅、评议、打分,评选出重点调研报告并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修改完毕后还要进一步提交主委会,最终决定成果转化的方式和渠道。
经过参政议政成果遴选,“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实现减量发展的对策措施”调研课题相继被转化为民革北京市委会2017年主委调研报告,并作为民革北京市委会在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公开发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围绕中心 让首都美好未来可期
翻开民革北京市委会近年来的调研成果,记者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与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构建首度美好未来主题有关。
新时代要肩负起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任务,必须正确处理好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城市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后,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战略部署,制定实施了《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梳理了2015年至2017年工作要点和各年度重点项目,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推动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近年来,民革北京市委会与中共北京市委、政府同频共振,围绕北京市这一中心工作,组织各专委会、课题组开展调研活动,完成了包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实现减量发展的对策措施》在内的30余篇调研报告,并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征求意见稿)》及《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等征求意见座谈会及市政协议政会上,提出了“发挥北京科技、教育、医疗等优势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健全京津冀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综合施策,打造静态交通治理新格局”等涉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建议,为首度美好未来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政议政要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让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踏在中共党委政府决策的思路上,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上。”褚玉梅告诉记者:“民主党派调查研究工作决不能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要真正沉下心去认真开展,使发现的每个问题直击发展“痛点”,提出的每条建议都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实现减量发展的对策措施》这份调研报告为例,在这份近6000字的主委调研报告中,民革北京市委会提出了三大类11条具体建议,而每条建议后面,都给出了操作性很强的实施建议,确保每条建议真正“落地”转化。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说,“地球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而是我们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未来的北京是什么样儿?民革北京市委会正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实际行动,促进一个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