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振兴江西模式

发布时间: 2018-08-22 09:34:07 | 来源: 光华时报 | 作者: 张明林 | 责任编辑: 张正朋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生态大省。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具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要向“改革”要动能,尽快出台江西乡村振兴规划

向改革要“动能”要“发展”,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发展中涌现了许多“明星村”“改革村”,比如成都出现战旗村、农科村、青杠树村,在浙江湖州出现高堂村、鲁家村、余村等,在山东烟台出现大量“民俗”村等。这些乡村正通过稳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试点等改革,以改革谋得“新动能”。然而,我省在大力破除城乡要素流动壁垒,推进农业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方面准备不足,推进改革速度还比较慢,也非常缺乏乡村振兴中“明星村”“先锋村”。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我省要尽快落实乡村振兴工作主体责任单位,对我省农村农业经济问题进行调研,根据不同乡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形成一个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并统筹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

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分类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

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是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重要路径。由于我省是水稻主要产区之一,城市郊区可以考虑构建“稻田+”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形成“有机稻-鳖+休闲”或“有机稻-龙虾”+休闲等模式,也可以依托当地特色环境、农业条件,打造各式各样的“共享农庄”。但许多交通比较落后的山区,就不适合搞农业休闲旅游。我认为,发展绿色食品,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是重要选择。比如,赣南除了发展脐橙之外,还可以利用抛荒土地发展草业经济,发展“草-有机牛”型经济或“草-有机鹅”型经济。赣南山坳能否发展“澳洲龙虾”养殖?我省大量的水稻田冬闲田,也可以尝试发展“秸秆+有机菌菇”模式。实际上,上述这些模式在我省产业扶贫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要及时总结经验,为探索我乡村产业振兴模式提供思路。

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推进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农地土地确权登记已经完成后,接下来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改革”。如何创新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方式,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村级党组织不仅要有政治能力,更要有突出的经济管理能力。

当前,我们面临最大问题,是乡村党组织缺“经济能人”。因此,要不拘一格吸纳农村经济“能人”加入党组织,将“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带动农民致富。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党支部成员结构;另一方面,建立“新乡贤”组织,寻找一些懂经济管理或创业型“乡贤”,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并加入基层党组织,鼓励他们参与村支书选举。最后,还要引导优秀返乡创业大学生和返乡青年积极加入党组织,鼓励他们参与集体经济管理。

大力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当前,我省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同时,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蔓延。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弘扬农村优良传统礼俗,倡导勤劳致富、诚信重礼、文明节俭,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乡村文明建设要吸纳现代文明营养元素,抛弃传统风俗中“糟粕”,坚定地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比如,要大力推进农村绿色殡葬,完善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对农村文化市场“扫黄打非”,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抵制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等。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