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址查寻经过

发布时间: 2018-08-10 09:10:58 | 来源: 农工党上海市委会 | 作者: 李庆海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一干会议会址

编者按:今天(8月8日)是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88周年纪念日。88年前的今天,农工党重要创始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有十个省区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农工党的前身),领导全体党员开展倒蒋抗日斗争。如今,一干会址已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教育基地。而一干会址的查寻考证工作曾牵动了农工党中央领导的心,在农工党上海市委会的重视下,经过农工党上海市委会研究室党史研究专家李庆海同志的努力查寻,终于得到确认。现编发此文,以此纪念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88周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复,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址挂牌在即,这对于农工党来说是一件喜事,说明我们党的诞生地已经得到了确认。但是,查找一干会址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此,上海市委会多位热心于党史工作的同志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2003年查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得出结论,可确定卢湾区淡水路332弄1号就是农工党的一干会址,这一结论在2005年得到农工党中央的认定。我作为主要的查找人,自1992年从事这项工作,此谨就查找过程作一介绍。

历史留下的遗憾

中国农工民主党是1930年8月9日在上海创建的,当时由邓演达主持召开了有十个省区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农工党的前身)。但是,农工党“一干会议”的会址的确切地点在哪里,是否还保存着?这个问题长期来不仅是农工党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在民主党派历史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由于一般都认为农工党的建立是中国民主党派成立的主要标志,在各类论述民主党派历史的书籍文章中大都会涉及到农工党的一干会议及其地址。对于这个农工党历史上的重要活动地,过去因没有得到确认,所以在党内及社会上有多种说法。2002年中央电视台来上海专门拍摄各民主党派在沪活动旧址时,因得不到确切地址,而遗憾地放弃了这个具有极高采访价值的地点。由于一干会址地处上海,农工党上海市委会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长期来把查寻“一干会议”旧址的工作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来对待,文革结束后的二十多年中在农工党中央党史研究委员会的配合下,曾多次进行查证,收集了多方面的材料,以期能找到这个民主党派的发祥地,对中央和全国的农工党同志有所交待,也希望能对多党合作制度历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疑点重重的照片

“一干会议”召开至今已七十余年,参加会议的当事人基本都已作古,而且当时会议在秘密状况下仅开了半天,有些与会者对会址情况也未必知之甚详,加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对于这些事讳莫如深,所以留下的资料非常有限。在七十多年中上海的变化巨大,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租界,经历了日本侵占,又经过国民党统治时期到解放,路名、门牌号曾多次变更,所以要寻找当时开会的地点是相当困难的。九十年代初,我在编写《党派志》工作时,在对农工党在上海的活动旧址进行核实过程中,根据手中所有的的资料,竟找不到农工党一干会址的确切地点。我和当时一起编写《党派志》的金名俊同志,在时任市委会宣传部长的郑善龙同志支持和指导下,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找到的主要的线索就是:“一干会议”是在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在萨坡赛路290号的住宅中召开的。我们认为要找到“一干会议”旧址有两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一,为了避免走弯路,首先应证实“一干会议”确实在黎锦晖的萨坡赛路290号住宅中召开的。第二,萨坡赛路290号如今的地址是哪里?关于第一个问题,根据大多数党史资料记载,“一干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萨坡赛路290号召开的,如最具权威性的1990年出版的由农工党中央党史研究委员会编写的《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奋斗历程》(以下简称《奋斗历程》)一书的第83页所载:“1930年8月9日,在上海法租界萨坡赛路290号召开了有十个省区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另有当时会议的参加者罗任一(农工党创建时的领导人之一)在回忆录中记载:“组织成立的时间是1930年8月9日,开会地址是借用黎锦晖的住宅,伪装宴客从午后七时开到十时”。这是当事人亲身经历的事,应该说是真实性很高。这两件资料把黎锦晖和农工党“一干会议”联系了起来,并可推导出黎锦晖的住宅是萨坡赛路290号。但会议究竟是不是在黎锦晖住宅里开的?从这里着手,我们查找了黎锦晖及其创办的明月歌舞团的历史资料。根据黎锦晖自传和刊于全国政协《文化史料》从刊第三、四辑黎锦晖所作《我与明月社》一文以及王人艺(王人美兄长、农工党中央委员王人旋之弟)、黎锦光(黎锦晖的七弟)、黎锦晖夫人梁惠芳提供的资料,可知黎锦晖的四弟黎锦纾(又名黎明,字季纯)在大革命失败后,由武汉到上海,自1928年始参与农工党建党工作,在他的影响下,黎锦晖很同情当时外界所称的“第三党”,经常给予帮助,并在上海开办了一个书店,作为被国民党迫害的革命人士通讯机关,后来邓演达的一些部属逃避到租界,在生活和安全上都得到了黎锦晖的照顾。1928年由黎锦晖创办的歌舞专门学校“美美女校”以及为出演南洋而组织的“中华歌舞团”由南市迁到萨坡赛路290号一幢住所内进行排练,当时农工党的章伯钧等人常到这里开会或相聚。由此可见萨坡赛路290号确是黎锦晖住所,也是农工党早期的一个活动场所,农工党在这里召开一干会议也是顺理成章的。再者与中共召开一大会议相似,在白色恐怖时期的上海,租界相对来说是搞政治活动较安全的地方,农工党的一干会议自然也会选择在租界里召开。所以,对于一干会议是在萨坡赛路290号黎锦晖住宅召开的说法理由是比较充分的。但是,由于没有直接的资料可以佐证,还是存在一点疑问。关于第二个问题,萨坡赛路290号在哪里?在确定“一干会议”是在萨坡赛路290号召开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必须要找到这个房子,如果房子已不复存在,至少要找到它所处位置。许多人都认为农工党的一干会址地址早已知道,理由是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在那张照片上确有一幢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房子,并且有文字说明这是萨坡赛路290号农工党一干会议旧址,追根溯源这张照片最初是出现在《奋斗历程》的第12页。但我们拿着这张照片到实地查看后,认为这张照片的房子不是萨坡赛路290号,理由有二:一是此照片上的房子所处位置不在萨坡赛路,二是此房屋的结构与所掌握的“一干会议”会址结构不相符。我们查阅了萨坡赛路历史变化资料并踏看了整条萨坡赛路及周边地区,得知萨坡赛路是法租界时期的路名,现今路名是淡水路,而如今的整条淡水路在1930年是两段不同名称的路,以福煦路(今金陵西路)为界,福煦路以南是萨坡赛路,以北是淡水路。我们在福煦路北面找到了照片所摄的那幢房子,当时照片所摄的门前树枝和横挂在树枝上的绳子犹存,可是它所处位置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淡水路,而不是萨坡赛路。再看房屋结构,这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房子,而且是档次较低的一种,不具备召开三十多人会议的条件,经向当地老年居民了解,这里过去住的是个医生,从来没有办过歌舞团,而有关资料也表明当年黎锦晖的美美女校和中华歌舞团住的萨坡赛路290号应该是一幢非常讲究的西式洋房。基于以上两点,可以肯定照片所摄的不是萨坡赛路290号黎锦晖住所,与农工党的一干会址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因为这幢房子及周围房屋在上世纪末都已拆除,辟为延安中路绿地,所以有必要在此把有关情况说明清楚。至于萨坡赛路290号的确切位置确实难寻,因为太平洋战争以后汪伪政府在1943年收回租界,把法租界的萨坡赛路改名为英士路(由于陈英士,即陈其美是在这条路上遭暗杀身亡的,因此而取名),随即门牌号码重新编排,解放后该路又与相连原淡水路合称为淡水路,而原来的萨坡赛路门牌号因事隔久远而查不到。

踏破铁鞋无觅处

那么上海是否有人知道当年萨坡赛路290号的确切位置?其实郑善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对这张照片有疑问,他曾根据有关线索请黎锦晖的七弟、著名音乐人黎锦光帮助找寻,还拍了照片,但黎锦光找错了地方。根据这一线索,我们马上赶到黎锦光家中,想请他再帮助寻找,孰料老先生已于数月前故世,但他的家人还是提供了黎锦晖的太太梁惠芳的住址。我们又立即赶往虹桥新村黎太太家,老人家十分热情,谈了许多黎锦晖的逸事,提供了许多线索,但由于当时她尚未与黎锦晖成婚,所以萨坡赛路290号没去过,说不出确切位置。过了几天,她又打电话来,说找到了一些黎锦晖写的回忆资料和一本王人美的回忆录《我的成名与不幸》,可送给我们。我们拿到这些资料如获至宝,详加研究,由此理出了一点头绪,对萨坡赛路290号的房屋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如王人美在回忆录中写道:“记得我进美美女校不久,我们全体就从南市区又破又旧的校舍搬到法租界黎先生的住处,我觉得好像搬进了仙境。从铁栅栏门进去,有草坪、花坛、树木,穿过花园,到了客厅,客厅又高大又敞亮,正好做排练厅。二楼、三楼有许多明亮、舒适的房间……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上海的西式洋房,都把我看傻了。”从黎锦晖的回忆文章中也可看出这幢房子的一些特点,如有独立亭子间,有楼梯直接可上去,黎锦晖为了去南洋演出而集中精力写歌曲,曾把自己禁闭在这里,门外加锁,与外界隔绝,连吃饭也是通过这个楼梯送进去的;该房子应与隔壁房子间距较近,因当年歌舞团排练时,由于琴声影响隔壁的洋人邻居而被告到巡捕房。查找的初步成果鼓舞了我们继续努力的信心。  1993年11月,我为协助龙华烈士纪念馆筹备建馆到农工党中央征集史料,在北京我向中央党史研究委员会原副主任肖瀚香汇报了查寻进展情况,肖老对此十分重视,其实他也对《奋斗历程》上的那张照片有怀疑,但无奈又找不到确切的地点。他告诉我,在北京还有两位了解当年明月歌舞团的老人,一位是黎锦皇,她是黎锦晖之妹,农工党早期领导人王人旋的夫人;另一位是黎莉莉,她是著名歌舞、电影艺术家,她的父亲是中共情报工作“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她当年由黎锦晖作为养女养育并培养成明月歌舞团的台柱之一,熟悉两位老人的中央党史研究办公室朱友琴同志立刻热情地提供了她们两人的住址。那年北京在11月中旬就飘起了鹅毛大雪,我冒雪先赶到黎锦皇家中,老人住在四合院,房里没有暖气,烧着火炉取暖,老人已有八十多岁,靠在床上,虽然精神不是很好,但记忆还是很清楚的,在家人的帮助下,她谈了一些农工党的人和事,并明确地说农工党开会的萨坡赛路290号的位置是在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附近,房子是临街的,而黎锦光早先去找的那个房子,根据照片来看不对。我又赶到黎莉莉家,她很忙,还在忙于艺术事业,她的爱人著名画家艾中信也在,她也提供了许多线索,说萨坡赛路290号明月歌舞团位置靠近十字路口,房子是沿马路的,但大门不开在马路那面,而是在弄堂里面,经过花园进房子,并且说该房子的卫生间很大,可以晾衣服等等,我根据她的描述画了一张位置图。这时,我们手中的资料已勾画出该房屋的轮廓,此房在法国公园附近,右首隔开一幢房就是十字路口,是一座三层花园洋房,每层有两间大房间,有独立亭子间,与相邻的房子间距很近。为此,我和金名俊骑着自行车在淡水路靠近复兴中路(因法国公园在复兴中路上)一带反复找寻符合有关特征的房屋,到居民家找老人了解房屋和有关明月歌舞团的情况,并到房管部门、派出所和居民委员会、图书馆查找资料,但都无结果。还请卢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协查,得到的信息是此房位置在合肥路口,但同时还告知房子早已拆除,这使查找工作断了线索。但我们实地查看后,发现这里现存的房子也已陈旧,并且房屋类型也是一般洋房,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样一座在当时属于豪华的楼房不至于拆毁另造同类房屋。总之,心存一线希望,继续查找工作,并给黎锦晖纪念网站发去邮件,希望得到线索,但是近十年时间内寻找工作没有大的进展。

柳暗花明又一村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当寻找工作屡找无果的时候,2003年夏天“非典”肆虐过后,一次市委文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鲁迅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吴天祥与我谈起,他有位朋友专门收藏旧上海的“行号录”,我立即与一干会址联系起来,他马上借来两大本给我查找,但因是1947年版的,所以找不到。我在失望之余打电话告诉他,他说:“别急,我再去找时间更早的。”果然,过了几天,他打电话来说找到一本1940年版的。我顶着骄阳赶到虹口鲁迅纪念馆,果然他递给我一本民国二十九年出版的上海第二特区(法租界)的行号录,我立即急不可耐地翻找起来,忽然眼前一亮,萨坡赛路找到了,再仔细查下去,啊!290号清晰地标在上面,不仅有门牌号,而且有房子的位置和平面图,周围环境也标的一清二楚,看到这里我和吴天祥的兴奋之情难于言表。而这幢房子现在还有,我过去也曾留意过,并进去看过,当时是一所托儿所。房子右面隔开一排房就是合肥路路口,这里离法国公园很近,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符合资料所述。又参照1947年的那本,找到了这幢房子,但路名和门牌号已更改为英土路332弄1号。我立即赶到实地,看到该房现在的门牌是淡水路332弄1号,确是三层洋房,与隔壁房屋相连,房前的花园虽经改造,但仍能基本看出原貌,一楼有两个大房间,中间有移门可打通,足够排练节目,里面结构与所掌握情况完全相吻,循着后楼楼梯上到三楼,有一个独立的小间,这该是黎锦晖所说的进行创作的亭子间,看来这里就是农工党党史中所说的萨坡赛路290号黎锦晖住所是没有什么疑问的。这时托儿所已经停办,该房子由卢湾区城管大队临时借用,显得空空荡荡,据了解,该房已调配给卢湾区工商联了。为了进一步了解淡水路332弄1号房子的历史情况,我又马不停蹄地到卢湾区房地局查找该房的历史资料,力图找到黎锦晖在这里的痕迹,但是查找的结果是这所房屋及周围一片房屋的产权原是天主教会奥斯汀商会所有,看来黎锦晖当时是租用的。这些房子在文革后移交给卢湾区房管局代管,使用这所房屋的原先是一所托儿所,近年停办,后由卢湾区政府和房管部门调配给卢湾区工商联作办公用房。我又通过上海市民宗委吴孟庆主任,在民宗委了解到该房现在的产权人是河南商丘天主教爱国会,房屋收益由上海民宗委转交。

严肃缜密的论证

查找结果令我们兴奋不已。2003年11月,在福州召开纪念福建事变70周年研讨会,农工党中央领导和研究室刘南燕助理巡视员出席,农工党上海市委会作为倡议发起单位和协办单位亦组团参加,会议期间郑善龙和我向刘南燕谈到了查找一干会址的情况,她十分重视。之后中央党史研究处要求我写一份汇报,因为当时尚不能确定这就是一干会址,我只以个人名义写了一份查寻情况报告和存在的疑点上报中央,并附上了地图和照片。可是,在去拍照片时发现该房已在大兴土木进行装修,并破坏了原来的部分结构。  2004年上半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的李蒙来沪视察工作,刘南燕陪同并考察了一干会址查寻工作。李副主席在专列上仔细看了查寻情况报告和地图,并打算去实地看看,可是由于现场正在施工,警卫处从安全角度考虑而没有成行。我陪同刘南燕到了淡水路332弄1号看了现场,由于有些结构已有改动,所以又去了隔壁相同结构的房子看了,她比照地图和资料对房子和周边建筑作了详细研究,认为与史料吻合,基本可以确认。查寻结果上报农工党中央领导后,蒋正华主席、李蒙常务副主席批示“查找结果的确认要有严密的论证”。根据这一指示,中央研究室决定在上海召开“农工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址专家论证会”,并委托上海市委会作准备工作。在上海市委会领导朱冰玲副、刘仲苓的安排下,我联系邀请了研究上海历史、租界历史、民主党派历史的专家参加论证。2004年9月,时任农工党中央秘书长游宏炳和时任农工党中央研究室副巡视员刘南燕来上海,由游宏炳秘书长主持召开论证会,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刊副总编吴绍中、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叶锦涛(《风雨同舟》作者之一)、卢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俞成伟、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施福康6位专家,和上海海关专科学校副教授金名俊、上海鲁迅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吴天祥2位党内参加寻访同志在会上列举了大量资料,从各个角度进行缜密论证后,确定1930年的萨坡赛路290号的现今地址是淡水路332弄1号。鉴于没有发现直接文字记载一干会议是在萨坡赛路290号召开的这一缺憾,中央研究室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又走访了农工党中央咨监委员会原副主席王大鲁和党史研究委员会原副主任肖瀚香,力求做到论证严谨。  2005年农工党中央两次主席会议听取了有关汇报后认定:1、农工党一干会议是在上海萨坡赛路290号召开的;2、萨坡赛路290号现地址为淡水路332弄1号。至此,农工党历史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的一干会议会址终算找到了,这是近年来农工党史研究工作的一个重大成果,也是众多党史工作者多年辛勤工作获得的成绩。好事多磨,经过三年多的筹备工作,现在一干会址正式挂牌有望,由上海知名雕塑家唐世储创作的邓演达铜像以及介绍邓演达和农工党历史的刻字石也已在去年安置在花园里,今后走进这里将会感受到农工党的历史。(李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