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会议强调要做好“六个稳”,其中之一便是“稳金融”。7月中旬,在中共中央就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武维华主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时,建议补足金融产品标准短板,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尽快开展金融产品标准化建设试点。
当前中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九三学社中央长期关注“稳金融”工作,持续聚焦金融产品标准化问题建言献策。
3月上旬,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社中央通过提案建言,建议为有序拓宽百姓投资渠道,抑制金融无序创新,应着手规划编制金融产品的国家标准体系,系统披露金融产品的风险水平与识别度。
5月中旬,在全国政协召开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专题协商会上,社中央提交书面发言,建议通过加强金融产品标准化,充分发挥普通消费者在风险防范中的主体作用。
从提出建立金融产品国家标准到建议加强金融产品标准化试点,九三学社中央在几个月时间内,围绕稳定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反复建言,为推动金融行业健康发展贡献党派智慧。
一份议题的由来
金融业链条长、产品结构复杂、市场信息不对称,是重大风险的“燃点”。怎样才能从产品端扼制金融嵌套、监管套利等乱象,给老百姓一个看得懂、适合用的金融产品,还金融市场一个“风清气正”?这是近年来九三学社中央和社中央经济专委会不断思考的一个重要议题。
2017年下半年,社中央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国都证券副总经理刘中,社中央经济专委会委员、北京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计量风险研究中心主任李金嗣等多位社内外专家专题座谈。专家们认为,一段时期以来,金融产品引发的兑付风险、误导风险、欺诈风险等涉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风险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统一的金融产品国家标准,也没有可借鉴的金融产品国际标准。
当前,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愈发明显,尤其是几个金融机构参与同一个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常态。若金融产品缺乏统一标识,通用性、互换性不足,则银行、保险、券商、信托、基金等行业间“鸡同鸭讲”的事例不会少见,金融资源内耗的问题不容小觑。人民银行出具的《中国金融标准化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底,现行有效的金融行业标准229个,其中仅产品与服务标准就有89个,但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
“我们所提的金融产品标准,不是行业规范,不是部门规章,也不是散落在某些法律中的几个具体要求。标准化首先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标识,就像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做的ISO系列。统一标识之后,再统一要素、统一术语。从投资者角度看,关键是易读易懂、客观准确。”参与座谈研究的专家给“金标”画了一幅“标准像”。
两个部门的答复
今年“两会”,九三学社中央提交《关于制定金融产品“国标”的建议》。该篇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772号提案,并迅速得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办理单位的答复。
“0772号提案提出建立金融产品国标非常及时,与我们近期正在开展的工作思路一致,给我们很大启发。” 人民银行科技司标准化与规划处负责人通过电话与社中央沟通,“希望能够与九三学社中央面对面沟通协商,共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良好稳定有序发展。”此时距全国“两会”结束仅仅两周。
证监会非常重视九三学社中央的提案,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并就此专门展开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证监会在《关于制定金融产品“国标”的提案办理意见》中答复,“提案中提及的问题确实存在,制定统一的金融产品国家标准确有必要”。
4月初,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称“金标委”)副主任委员、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带队走访社中央。“希望九三学社能够推荐一些相关领域的社员支持我们,尤其是高校的研究人员和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
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为资管类金融产品标准化提供契机。
央行走访后,再次征求九三学社意见,希望能够调动多方面力量参与到“金标”工作中。社中央和经济专委会进行研究,推荐了4位金融方面的社员专家。5月上旬,金标委证券分委会召开金融产品标准工作研讨会。6月下旬,金标委、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组织召开“金融产品标准体系研讨会”,并将九三学社中央的提案作为会议主背景材料进行介绍。
7月26日,《金融产品介绍要素》标准起草小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召开,刘中应邀成为起草小组成员。这是九三学社参政议政推动行业建设的一次有益实践。(刘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