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专题调研系列报道之二接地气+精益求精,方能打动人心

发布时间: 2018-07-18 09:0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郭海瑾 | 责任编辑: 胡俊

7月2日晚,全国政协“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专题调研组抵达滨海文化之城——青岛,开启了此次调研的山东之行。

3日,调研组一行来到青岛画院。进入画院,正在展出的是山东省青年中国花鸟画家提名展。“这幅画画得好,一个青年画家有如此功力相当不错”,委员们一边看展览,一边称赞。委员们了解到,青岛画院注重写生创作,很多原创作品不仅获得各类奖项,还受当地人民的普遍欢迎。

鲁绣是山东传统刺绣工艺。在青岛艺术博物馆,委员们对山东的工艺美术进行了详尽了解,除了鲁绣,还有曹州堆绣等。当委员们看到桌子上织好的作品,不由得凝神观看起来,“织一个作品,要花费多长时间?”“作品的大小、风格、难易不同,所用时间不等,一般的寸方或扇面,一两天就能好。”看着优美的工艺作品,委员们不禁为织绣艺人点赞。

在胶州,委员们欣赏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和胶州秧歌。据介绍,2006年,胶州茂腔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走向全国。“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一定是这种接地气、反映人民生活并经过艺术加工的精品,精益求精才能攀登艺术高峰。”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丁伟说到。

在青州美术展览馆,“走进新时代———青州市农民画作品展”正在这里举行,一幅幅反映农民生活的画作展现在委员面前,委员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其中一幅长10多米的卷轴画,缓缓铺展开,出现在委员们的面前,其细腻的笔锋、鲜艳的色彩、反映农民生活的内容令委员们惊叹。“农民画家能创作出这样一幅作品,很难得!”在青州农民画画院,全国政协常委王林旭为委员们介绍了农民画的情况。在画院的办公室,一位刚刚开始学画的初中生,正在全神贯注描色,委员们驻足观看,当她描完一种颜色后抬头,才发现身边多了很多“陌生人”:

“小姑娘,你学几年了?”委员们问道。

“我刚刚开始学。”

“这个底是你画的吗?”

“不是我画的,我先学的为底描色。”一幅只有线条的底图被小姑娘描得五颜六色。

“上色是有讲究的。”范迪安委员说到,“在色彩运用上,不要直接使用买来的原色,可以适当增加自己调和的色彩,在保持明亮的画面效果时增加色彩的丰富性。”他一边讲解一边拿起手边的画笔,为还未完成的画作添起色来,引得委员们都过来聆听、观看。

行程的最后两日,调研组还到济南市吕剧院、京剧院、杂技团、曲艺团、舞蹈团以及山东艺术学院进行调研并座谈。委员们不仅聆听了剧院的大致情况,还现场观看了剧院原创作品的彩排片段,不仅让委员们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原创的力量。座谈会上,委员们详细聆听了各剧团的状况,对其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在院团面临的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委员们表示,这些原创作品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们能够打动人心,而这些打动人心的是来自于它们接地气,反映人民的心声;来自于它们的精益求精,对艺术、技术的完美追求;来自于它们与人们产生共鸣,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