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才就是抢未来吗?”
去年以来,诸多城市密集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在7月10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抛出的疑问,让与会者也感受到“大战”的火热。
有人的地方才有经济。透视“人才大战”背后,王一鸣分析认为,这既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对人才需求的迅猛扩张,也折射出城市和区域间竞争的新变局。“从过去竞相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到现在比拼财力争夺人才,使得各类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获得价值实现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
“抢人”在城市间迅速蔓延,带来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引发王一鸣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人才有序流动?
“一些城市以搭建‘人才高地’为名,搞人才‘政绩工程’,层层下指标和依靠财政补贴招揽人才,对当地的产业定位和人才实际需求考虑不足,对创新创业环境建设重视不够,这不仅造成对人才的盲目无序竞争,还加剧了人才资源配置扭曲。”
“人才大战”所带来的户籍人口“井喷”也让王一鸣担忧,“这不仅增大了交通、教育、医疗等压力,公共服务供需缺口增大还会引发新老市民的矛盾。”
从现实来看,参与“人才大战”的城市经济实力较强,财力相对充裕,往往能够以比落后地区更优惠的条件招揽人才,使得无力比拼的一些城市人才“失血”更趋突出。“据有关方面反映,吉林大学流失的人才可以再办一所‘211’大学,兰州大学流失的人才可以再办一所兰州大学。”看似调侃的话,却折射出一个现实问题,“抢人大战”所形成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地区间发展水平的落差。
如何避免“人才大战”?王一鸣提出,要加强政策引导治理引才乱象,促使地方从“比拼优惠政策”向“优化用人环境”转变,切实提高人才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率。
“人才招来了,还要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王一鸣认为,一方面要依托创新创业平台聚集人才,促进引进人才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相融合,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要加大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使之与引进人才规模相适应。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王一鸣提到的“人才大战”同样引起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周祖翼的关注。“此前我们对全国人才计划实施情况作了调研,听取了有关专家、人才、用人主体单位的意见。会后,我们将积极研究吸纳委员建议,推动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周祖翼坦诚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