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情况”考察团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 2018-06-13 10:37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 作者: 廉维亮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三国名将周瑜23岁时,任春谷长,辖繁昌、南陵二县。5月底,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情况”考察团所到的芜湖市繁昌县,正是当年周郎驻兵之地。

青山依旧,塘水见证千古沧桑。如今,繁昌平铺镇的岱湖滩边,周郎雄姿英发的石像,面对着的是千亩渔光互补示范基地———水面之上,1300余亩的光伏发电玻璃面板,犹如当年的斗舰楼船;水面下,青苗渴饮、鱼虾畅游。

“渔光互补”、“稻虾连作”。新颖的发展模式,让前来考察“乡村绿色发展”的政协委员们兴趣盎然,高规格的考察团,也让负责讲解的解说员精神振奋———

“我们流转了附近两个村的1240余亩土地,按照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要求重新规划,目前共有157块稻田虾塘。”

“这一排排光伏玻璃面板是225WP多晶硅电池组件,采用升压110KV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可达到7000万千瓦时,发电年收入约7000万元。”

“我们种植的水稻已经获得有机认证,每亩纯收益4427元。”

“光伏面板下,水体的温度较低,且日照、通风条件良好,非常适合养殖小龙虾和部分鱼类。由于实行生态种养,少施化肥、不打农药,每亩水产品都可自然收获。去年,我们这里亩产小龙虾150公斤,水稻512公斤,泥鳅5公斤,黄鳝2.5公斤。”

“按照市场价格20元每公斤算,每亩小龙虾产值3000元;按30元每公斤算,泥鳅150元;按70元每公斤算,黄鳝175元,合计每亩3325元。”……

考察团里有多位会计师,算账是老本行,“这样算下来每亩的产值有7750多元,总产值能有960多万元,加上光伏能有接近8000万元的产出。”

“8000万,在农村可不是个小数目。产业发展具体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黄廉熙委员问得很直接。

“池塘水面的租金每年有几十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稳定收益,村民也得到了实惠。”当地干部详细作答——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自发成立了合作社,带动了周边205户农户种稻养虾;二是土地流转后的集约生产,解决了土地抛荒现象;三是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问题,让更多乡亲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最多的一户每年能赚到近5万元。

“一举三得”之外,还有产业发展带来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消除了交通等安全隐患,绿色发展节省出了农业化肥投入等附带效应。

群众的获得感始终是委员们牵挂的,董胜波、夏宇红、王桂玲三位来自航天领域的政协委员,不失时机地向正在树下除草的一位老农求证,多少有了些“监督性考察”的意思。“土地流转每亩一年有将近5000元的租金,另外每年分500斤水稻,村集体还有600元每亩的分红,日子的确比以前好多了。”老农说。

光有光的产出,水有水的收益,就连祖先留下的三国文化也被开发成三国主题公园,发展起了旅游业。在这里,农村三次产业得到有机融合。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联动。按照中办、国办的文件要求,鼓励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乔旭委员充分肯定“渔光互补”、“稻虾连作”的模式。

考察团副团长、张连起常委更加认同的是这里“党建+龙头企业+财政金融+农村合作社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这条绿色发展的产业链条,兼顾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重使命,我愿积极帮助宣传推广你们的‘渔光新曲’,一起书写好绿色发展的山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