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来自基层劳模工匠的声音

发布时间: 2018-05-30 16:53:32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李冰洁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咱们企业里在一线操作的技术人员学历层次是怎样的?”

“基本都是来自职业院校的大学专科学历。”

“这个(劳模)工作室有多少人?人员构成是怎样的?”

“我们工作室现在一共10个人,分别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主要是将生产线上技术比较好的员工吸纳进来,进行人才培养。”

……

在东北工业集团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的委员们在和劳模工匠进行现场交流。这边,许玲委员和两个年轻工人在一问一答;那边,陈钢委员和贾楠委员在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技师细致介绍……热烈的氛围打破了以往座谈会上的正襟危坐,委员们与基层劳模工匠反而像老友见面一样,几个人聚在一起,互相说说心里话。

“评选上劳模、工匠后,你们的个人待遇有没有提高?”2018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带着这个很现实的问题,这几天,调研组从辽宁省一路北上来到吉林省,在四平、长春两个城市实地走访了多家工厂车间,倾听在一线工作的这些劳模工匠们的心声。

“评上后都是一次性奖励。”四平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全国劳模、吉林工匠琚永安介绍说,“行业内评选的工匠是自己公司奖励,政府评选的则是由政府奖励。”

这几天的调研中,有不少像琚师傅这样的一线劳模,他们大多表示,劳模、工匠的称号评上后虽有适当的奖励,后续却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怎么真正让职工安心于一线、在岗位上成才,怎么让他们得到荣誉感、自豪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您在这儿工作有没有感到自豪?”东北工业集团的创新工作室中,许玲委员问道。

“对,虽然是一线的工人,但是公司给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让我们感觉工作很体面。”这位师傅腰板直直的,黝黑的面孔上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透出自信的目光。

为什么他们的想法不一样呢?诀窍就在于东北工业集团从2008年就开始实施的精益管理战略。

“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实现全员精益。”这是东北工业集团董事长于中赤的企业“精益管理”核心。他介绍说,近几年,集团内部开展了一些群众参与的经济技术创新及提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我们对每条合理化建议都会给予奖励,通过后续的层层评选,最终获得集团一等奖的建议奖金能达到3万元。”于中赤说,全集团人均每年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达到6条以上,为企业提质增效降成本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的企业文化,让职工们感到干劲十足,“集团给我们的平台非常好,员工上升空间很大,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一位技师自豪地说。

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在教育孩子都说要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没有家长鼓励孩子去做产业工人。我们希望政府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将来让我们的后代觉得当一个产业工人很体面。”

就像琚师傅所说,“(上世纪)80年代,能成为‘八级工’是很自豪的一件事。”如何让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得到落实,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的风气,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