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和民间“合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布时间: 2018-05-24 10:06:09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李琳海、董雪 | 责任编辑: 张正朋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25周年。多年来,中国政府和民间形成合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地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离玉树州结古镇约一小时路程,这里是三江源地区的众多湿地之一。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重要节点。20世纪80年代,隆宝成为中国第一个以黑颈鹤及其繁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每年4月底到10月,大量的黑颈鹤在隆宝筑巢、栖息。只要看到黑颈鹤来到自己的家乡,罗松求吉就异常开心。“在藏族人心中,黑颈鹤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在我们非常喜欢的《格萨尔》史诗中,黑颈鹤还是格萨尔王的牧马官呢!”罗松求吉说。

      青海玉树草原美景。记者李琳海摄

年过六旬的罗松求吉是隆宝自然保护区的一名义务生态管护员。喝了几口酥油茶,手里握着捏好的糌粑,他准备去做日常的鸟类保护巡护工作。巡护途中,罗松求吉需要拿着高倍望远镜去监测鸟类境况,青藏高原凛冽的寒风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青海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毓说,初夏,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隆宝、称多嘉塘草原以及青海湖等地成为黑颈鹤主要繁殖地,现在每年来青海的黑颈鹤数量超过五千只。“青海良好的湿地资源为黑颈鹤的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黑颈鹤不断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迁徙也是对全球变暖现象的回应。”张毓说。

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一直致力于青藏高原的雪豹研究等工作,她也全程见证和参与了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她说:“中国近年来愈加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生物丰富而多样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

“千湖之县”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湖泊。记者吴刚摄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已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效果显著。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来兴说,目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仍面临挑战。”

中国各地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案让生命多姿多彩。长江中下游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运输纽带,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江豚就生活在此流域。2012年的科考显示,长江全流域江豚仅存1045头,其中长江干流仅存500头。

长江安庆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是江豚理想的栖息场所,目前长江安庆段江豚种群约有200头。作为安徽省江豚保护的重要江段,安庆市在坚持就地保护的基础上,实行迁地保护之路,对江豚实施抢救性保护。

      安徽一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工作人员为江豚投食。记者李琳海摄

位于安庆市25公里的安庆大观区海口镇的西江是长江中下游一处江豚迁地保护基地。记者日前来到该基地时,看到15头被救助的江豚在半封闭的江面嬉戏,工作人员周有才正在为江豚投喂鱼类。“这里没有船只且水质好,是江豚理想的栖息与繁殖基地。”周有才说。

安徽省安庆市农委江豚保护处负责人陈寿文说,以前该水域为当地百姓的鱼类养殖基地,政府花了700多万元让当地百姓退出,专门进行江豚保护。2014年,这里曾救护5头江豚,2015年6月这里还出生了一只小江豚,是国内首例在围栏内出生的江豚。

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会长胡师斌说,目前安庆市在宿松小孤山、望江雷池和大观区皖河口分别建立了江豚观测站,聘请了6名渔民为观测员。2017年6月,作为农业部江豚巡护工作试点,他们还聘任了8名巡护队员每天在长江安庆段进行日常巡护。“作为一支民间力量,我们和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抵制非法捕捞、长江环境污染等。”胡师斌说。

青海省林业厅副厅长王恩光说:“保护黑颈鹤和江豚只是政府和民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将是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