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扶贫中的人才之痛——全国政协“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调研报道

发布时间: 2018-05-22 10:35:5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王泳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16日下午,德保县马隘镇古寿中心校。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漂亮的宿舍楼和宽敞的教学楼。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率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专题调研组到达时,中心校正是课间休息时间,操场上、教学楼道中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学生拿着各色的学生本或讨论课堂内容,或窃窃私语、嬉笑玩耍。

“现在,办学条件好了,家长对教育空前重视。”马隘镇古寿村党支部委员农兰巧指着营养餐公示栏说,一日三餐,顿顿蛋肉牛奶不缺,安全、卫生样样不差。

“不过,乡村级完小老师不多,特别是音乐、体育、心理学科老师。”她向调研组坦言。

“50岁以上的教师占总数47%。”在调研组与德保县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告诉调研组,教师老龄化严重,师生配比、学科比例不协调是乡村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此前,在田东县调研期间,同样来自教育部门负责人也曾告诉调研组,田东县乡村教师多年来空缺500多教师岗位,直到近几年政府降低门槛,提高福利待遇,仍有140多个岗位虚位以待。

“希望能加大对乡村教师资源的政策倾斜力度,让孩子们享受到与城市里一样的优质教师资源。”全国政协常委谢尚果说,只有让孩子们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才会成为农村的希望。

对乡村人才最渴盼的,不仅是教育扶贫部门。

16日上午,在调研组与德保县政府座谈会上,县长陆兰碧介绍,德保县17个乡镇卫生院只有406个医护人员。德保县家庭医生平均每个人服务186人,服务半径超过30公里。“德保县只有3个卫生院有救护车,大部分卫生院医生需要坐着摩的去几十公里外进行救助诊疗。”

“医护人才一直比较缺乏,尤其是在基层一线,缺乏大量专业性强的人才。”德保县卫生局局长韦计好向调研组介绍,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无法和城市相比,很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信息设施缺乏,不利于医护人才在农村扎根基层。

“希望国家增加医学院校专业对贫困地区定向委培名额。”他向调研组建议,增加贫困地区医学专业定向委培名额是快速消解乡村医生人才不足症结的渠道。

“乡村医生作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民健康的不可替代力量,对于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农民健康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国政协常委谢茹说,农村医护人才与城市同类人员相比工资福利等有差距,尤其是基层一线的村医,工作量大、待遇较低导致人才难进的现状。

调研组为此建议,各级政府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航向,制定开放的人才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人员待遇,用优质的保障措施为外来人才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扶钱’不如扶智,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徐敬业说,地方政府也应积极搭建镇乡人才机构平台,与高校合作,帮助培养基层实用人才、后备人才,为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的发展出谋划策、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