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全国政协“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调研报道

发布时间: 2018-05-21 13:16:28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王泳 | 责任编辑: 和海佳

草木葱茏,万象清新。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就是走入绿的世界。满山绿色,尽收眼底。但在田东县大板村,青山绿水之下,却隐藏着对贫穷的焦虑,脱贫的憧憬,多少年里,如影随形,纠缠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贫困村民。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这句戏谑之词,正是田东县深度贫困地区的写照。

“田东县9个深度贫困村村民长期生活在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人口占总搬迁人口的70%。”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率领的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专题调研组在田东县调研期间,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刘明国介绍说。

4年前,作登瑶族乡大板村村民所住之地,处处是碎片化的耕地,村民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2015年,田东县对大板村实施了易地搬迁工程。自此,全新的脱贫攻坚规划照亮了大板村的希望。

大板村支书牙程说:“村民乔迁新居,心里敞亮了,梦想也基本实现了!”

基础设施提升了,大板村又面临新问题。调研组走访三家贫困户后发现,国家惠农资金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给钱给物只能管一时,不是治本之策。要打开贫困的枷锁,就必须赋予贫困人口发展致富的能力,用实体经济带动村民脱贫。”全国政协常委于革胜说。

于革胜的建议与田东县政府的观点不谋而合。作登瑶族乡党委书记农维慧告诉调研组,政府确定了个性化、差异化扶持,有针对性地制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思路。发展特色种植,扶持规模养殖,让大板村找到了稳定脱贫致富的方向。

“县政府为我们提供担保5万元小额信贷帮助。除了免费发放桑苗、蚕苗外,还义务指导养殖牛羊。”大板村村民岑忠益告诉调研组,2017年底,他养了20头猪,种植了300棵芒果树,一年下来赚了6万多元,“日子一下翻过身了”。

“但今年养猪市场行情不太好吧?”

“不太好,但这是正常价格波动,只要坚持,总会有赚头。”面对调研组的疑问,岑忠益眼中充满了无限憧憬:“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带领其他贫困户一起养殖,共同脱贫致富。”

不过,包括岑忠益在内的多位贫困户也向调研组反映,彻底脱贫的路上,小微贷款条件限制是跨不过的障碍。

“我们想继续贷款扩大养殖规模,但三年还款时间太短,不敢继续投资。”刚刚跳出困境的村民甘益烈告诉调研组,还完款,他又陷入紧张。即便贷款,也不能享受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他向调研组呼吁,希望能延长贷款的时间期限,帮他度过风险期。

如何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破解村民发展富民产业的资金瓶颈?走访路途中,调研组成员都在思考着。

“对于银行来说,摸不准村民信用就不敢轻易放贷。而针对贫困户的金融普惠政策,三年的贴息贷款似乎显得过于短暂。”全国政协常委吕忠梅说,应充分利用起银行小额信用贷款政策,对脱贫带头人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比如延长其金融贷款还款期限,提高其扩大产业规模所需资金量。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贫困户脱贫后如何实现持续发展,应该是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全国政协委员郑秉文认为,除了政府政策性支持,激活市场机制,唤醒村民的内生动力也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必然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