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民宗委就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 2018-05-17 10:17 | 来源: 人民政协网 | 作者: 韩冬 吕金平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全国政协民宗委就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为了民族地区明天的希望

人民政协报记者 韩冬 吕金平

“学好普通话,学好文化课,将来你就有可能走出大山,到北京读大学,看看外面的世界。”拉着9岁彝族学生吉尔子初的手,看着因高原日照强烈而红扑扑的稚嫩小脸,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大学航空宇航系副主任朴英动情地说。

这一幕发生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木尔乡中心小学,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题调研组的成员们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历经10年建设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如何?有哪些可“复制”的经验?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4月15日至22日,从北京到云南边陲,再到四川大凉山腹地,调研组先后深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昭觉县,10余所中小学。一路走来,调研组对于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有了直观的认识,更有着深度的思考。

“寄宿制是民族地区巩固普及成果、促进教育公平的很重要保障,应该讲,这十年实实在在成效显著。”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四川布拖县特木里镇洛奎村的一所幼儿园,正是得益于“一村一幼”工程的全面推进,村里的70多名彝族儿童不仅有了安全的学习活动场所,还从小学会了普通话。

“在澜沧县民族小学,看到300多名来自拉祜、彝、佤、傣、哈尼等10多个民族的孩子们精神饱满地认真上课,而且吃上了热饭,喝上了热汤,用上了安全厕所,我感觉很不容易。”作为教师,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实训组教研组组长张敏,对寄宿制学校条件的显著改善给予高度评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每到一个寄宿制学校,都非常注意孩子们的生活细节。当得知每所学校值班教师、宿管员、保安员、食堂工作人员的配备都较为规范,寄宿制学生不仅生活有保障,安全有保障,还可以通过公共电话随时与家长联系,他颇感欣慰。

眼看寄宿制教育取得丰硕成果,“进不来、留不住、学不好”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的同时,调研组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困难上。

“基础教育设施不达标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这让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咨询委员会主任阿什老轨忧心忡忡。他坦言,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十分明显,保障差、师资缺、质量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几乎调研组所到的每一所学校,“坐不下”“住不下”的矛盾都很突出。60至70个孩子在一个班上课,两个甚至三个孩子同挤一铺,校舍老化、宿舍紧张、没有餐厅、厕所不够,个别学校连操场都没有的现状,让委员们揪心。

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偏低,也成了每一地教育局长和校长们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不管是云贵高原还是大凉山腹地,不管是初中生还是小学生,人均每天不到10元的生活补助,令人唏嘘不已。全国政协委员,普洱市总工会副主席何春直言:“学校一墙之隔,随便找个餐馆吃碗米线最低都要7块钱,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的餐费标准着实太低。”

面对上述问题,参与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们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真正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针对民族地区财力弱,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专职委员鄂义太建议,财政部门要从教育转移支付中单列建设经费,保证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相关资金管理的有效监管措施。他同时提出,要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人才本土化培养途径,积极化解外来教师“留不住”这一现实难题。

“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应取消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补贴的县级地方财政配套政策,改为由中央财政或省财政全额承担。还要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学校正常运转、教师福利待遇、学生寄宿生活补贴的财政经费全额保障。”何春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丁秀花的积极响应。她呼吁,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四川省教育厅提出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服务、保安人员短缺”的思路让张敏和达久木甲都感到切实可行,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国家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建设非常必要。

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罗黎明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已连续几年提出关于寄宿制教育的提案。办好寄宿制学校,有利于巩固民族地区九年义务制教育成果,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地域广、人口分散、教育资源缺乏的办学矛盾,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的作风养成和习惯养成,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对于各地普遍存在的寄宿制学校基础建设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寄宿生生活标准问题和教育保障问题,他表示,回去以后将积极反映,力争妥善解决。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成长,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地区培养明天的希望。”调研结束时,朝鲜族委员朴英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