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调研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发布时间: 2018-05-02 08:3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4月27日下午2点半,北京市政协机关第一会议室,此前一天刚从山西赶回来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调研组与北京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始座谈交流。这是实地调研的最后一场座谈会。

北京作为首都,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大型金融机构所在地。目前,在京持牌法人金融机构707家,各类持牌金融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约6000家。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调研组组长尚福林的话来说,“北京金融不仅服务北京,服务京津冀,而且服务全世界。”

这份厚重的家底让北京市在打好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中倍感责任重大,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据介绍,今年1—2月,北京全市个人住房贷款增加约68.2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82.9亿元,同比降幅达到85%;1月末,北京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748.5亿元,同比增速自2016年11月的历史高点(42.6%)回落至14.2%。

北京的新兴金融机构也非常发达,对金融风险防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截至2017年末,异地注册在京开展活动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1540家,管理基金规模约1.75万亿元,“一些机构希望借助首都优势扩大影响,这类机构一旦发生风险极容易传导到北京,为北京的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带来挑战。”北京市副市长殷勇说。

让地方苦恼的是,地方金融办对于非持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缺少标准,缺少手段,也缺少人才。目前,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包含“金融”、“资产管理”、“理财”、“基金”、“网贷”、“众筹”、“互联网保险”等字样的相关企业约有16.6万家。“这些机构数量庞大,其中不少连上门统计都困难,更别提让他们上报信息数据。”地方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外,有的地方同志谈到,在办理地方非法金融案件中,发现有的人已经不是“二进宫”,而是“三进宫”了,因为惩治力度不够,待恢复自由后翻新手法再度开展新的非法金融业务。有的地方同志建议,对于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教育不能光靠宣传说教,也要让他们接受教训,只有投资者真正审慎,落实“谁投资、谁负责”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非法金融活动的生存空间。

在听完北京市8个相关部门和企业介绍情况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迫不及待第一个提问,他关心的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数字和正在采取的化解措施。调研组副组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则想了解金控集团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的具体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东营市副市长冯艺东均询问银行理财产品筹集的资金除了进入实体经济外是否还有曲线进入楼市的情况,当得知原来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房企目前贷款额不高,仍然存在通过网络借贷、个人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投资等形式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委员们表示需要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建议,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资源是数据和信息,北京有着全国最丰富的金融数据,因此,利用数据和信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当听到地方告知正在制定《北京市防范系统性风险三年行动计划》,委员们表示赞赏。

全国政协副主席、调研组顾问辜胜阻在总结讲话中谈到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考,并强调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协同配合的重要性,“随着我国金融监管进入‘一委一行两会’的新时代,还要重视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监管上实现无缝连接,确保监管的统一和高效,杜绝监管的空白和盲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调研组副组长侯建民,全国政协常委王会生、胡晓炼,以及王一鸣等共20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