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查看重庆西部物流园内的货品
调研组在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编者按:
民主党派中央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简称“大调研”),是民主党派中央受中共中央委托,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重要活动,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实施。今年,按照中共中央部署,民革中央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的选题要求,结合民革中央多年来持续关注的参政议政重点,继续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发展,最终确定“助推西部发展,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为今年“大调研”课题。4月10日至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分别率民革中央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组赴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开展调研。
翻开中国地图,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一眼可见——广西北部湾。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港口集疏运能力不强、航线稀少等原因,西部南向出海大通道一直通而不畅。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南向通道建设开始引起关注,提速铺开。2017年9月25日,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常态化班列从重庆首发,经贵州至广西北部湾,经海运抵达新加坡,全程最短仅需7天,这标志着南向通道建设步入快车道。
很多人或许会问,“一带一路”南向通道究竟指什么?具体而言,它是利用广西、云南陆海沿边口岸,合理运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形式,对内连接西北和西南,对外连接中亚、西亚、东南亚,并通过中欧班列连接欧洲,形成“一带一路”完整的闭环,并有机衔接“一带”与“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如今,这条通道建设进展如何?未来如何推进?还面临哪些瓶颈?4月10日至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分别率民革中央年度重点考察调研组,就“助推西部发展,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课题赴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地开展调研。
提出疑问,只为更好找到答案。沉下身子,民革中央把调研过程真正变成了掌握实情、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献计出力的过程。
■南向通道建设按下“加速键”
说起来,民革中央并不是第一次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发展。“去年我们大调研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西北发展战略’,相关建议已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民革中央调研部部长付悦余向记者透露。
从“西北发展”到“南向通道”,课题的选择折射出民革中央思维的“南北”走向。沿着这一脉络,今年年初,民革中央已多次赴西部省份调研南向通道建设情况,西部11个民革组织也在当地开展了预调研。
记者了解发现,这种领导带队、兵分多路、持续关注、上下联动的工作模式,在民革中央历次大调研中并不多见。为什么民革中央对本次课题如此重视?
万鄂湘在调研中多次强调的话语,或许就是最好的注解——“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形成西部大发展的新格局,帮助西部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建设。”
就在调研组出发当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此番讲话,让民革中央大调研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
民革中央认为,新时期推动西部地区大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更加便捷的大通道。一路上,调研组欣喜地看到,西部各省市都充分认识到南向通道建设是落实“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的重要实践,西部交通物流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向东”不是唯一选择,纵贯西部地区的第一条南北向交通大动脉正在逐步形成——
四川已开通17条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航线,航线网络基本覆盖东南亚重要枢纽城市;
重庆2016年开通了跨境公路班车,2017年在全国率先开通并常态化运行“渝黔桂新”铁海联运通道班列;
贵州提出要“加强多式联运国际大通道建设”,“构建‘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多式联运’新格局”;
在云南,泛亚中线中老泰铁路全线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泛亚细线中缅铁路境内段大理至瑞丽铁路正加快建设……
南向通道建设按下“加速键”,让调研组看到西部发展的新曙光。“南向通道有助于提升长江水运通道进出口效率,缓解北向欧亚大陆桥通道的压力,辐射并带动周边省市发展,促进西部各省区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抢抓发展机遇,布局协同发展。”万鄂湘如是说。
■“南向”困惑
南向通道,破解的不仅是西部地区的交通困局,更多的是带来传统横向合作思维向纵向合作思维的转变。
2017年8月31日,渝桂黔陇四省(区、市)政府代表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并制定了四地协同工作办法和工作方案,这标志着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在合力打造南向通道方面已经先行一步。
这同时还释放出一种信号——在南向通道建设进程中,加强开放合作、抱团发展是必然选择。
调研组发现,越来越多西部省市看到南向通道的广阔前景,积极性很高,纷纷希望参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包括老挝、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都表达了参与建设的意愿。
“从推动西部地区大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高度来看,南向通道不再是西部省份一时一地的事,需要提升战略定位、强化顶层推动。”调研组建议,国家从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加强系统规划,纳入相关国际合作框架,建立专门工作协调机制加大指导和推动力度。
“目前高速公路项目造价高,投资效益差,项目建设筹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三峡的过载能力严重不足,去年每艘船的待闸时间已经超过100小时。”“四川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7.1%,高于全国14%的平均水平。”……热闹纷繁的表象背后,地方有关负责人反映的种种“困惑”,或许才是难啃的“硬骨头”。
调研组随即陷入沉思:南向通道尚处于培育阶段,辐射范围广、涉及面宽、互动性强,在资源配置、市场化运作、关务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带着问题找原因,认真思考提建议。“‘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重点,也是促进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郑建邦认为,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兄弟省市的联系合作,把通道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看来,南向通道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与以往点对点开放模式不同,南向通道更注重以点带面、整体开放,要创新体制机制,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完善国际多式联运体系,推进通关便利化,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面对南向通道建设的“加速度”,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则提出“冷思考”,他认为,“各方一定要科学定位,理性认识,不要不计成本、一哄而上,避免走重复建设的弯路,避免因各自为政成为‘断头路’,避免因忽视市场沦为‘负担路’。”
调研组进一步了解到,西部各地正加紧完善主要物流枢纽场站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有关部门的一系列支持措施也将陆续出台。可以预见,备受关注的南向通道建设在各方努力推动下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激发南北大动脉蕴含的市场潜力,推动形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
■“硬通道”与“软通道”
从成都天府大道驱车向南,远远就能看见一座“人”字形建筑矗立于天际线上,这里是我国首个对欧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中国—欧洲中心”的所在地,也是我国西部对外交往、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
当听到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这里设有欧洲文化教育艺术博览中心,以及剧院、国际艺术展览等综合配套服务区”时,民革中央副主席冯巩欣慰地点点头,“希望南向通道能够在带动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
南向通道不仅是“硬通道”,更是“软通道”,它缩短的不仅是彼此间的交通距离,更是扩大我国内陆与东盟及欧洲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合作的重要渠道——这是调研组成员的共识。
“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在民革中央副主席王红看来,南向通道建设不仅将使中国西部地区受益,更将为“一带”与“一路”沿线国家注入新动力。
一个个鲜活事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新加坡莱佛士医院两江新区项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重庆大学、两江新区共同建设的中新重庆国际联合研究院已落地重庆;云南与老挝、越南分别开通了19条和9条客货运输线路;中缅原油管道正式投运;中老、中缅光缆传输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
从“内陆”到“前沿”,越来越多资源开始流向西部。“要充分利用交通建设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民革中央副主席田红旗建议,最大限度发挥交通建设带来的低成本优势,科学合理安排产业协作与分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西部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基地。
不过,西部地区总体上自然条件较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调研组提出,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口岸、外贸、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予以政策和资金倾斜。
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在很长时间陷入沉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这条“黄金走廊”被再度唤醒。调研组进一步认为,“一带一路”南向通道的畅通,将有力促进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惠及东盟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表明我国坚持开放共赢、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推进经济全球化的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南向通道,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合作共赢之路、和平友谊之路,将为“一带一路”带来新的勃勃生机。民革中央对此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