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不忘合作初心推进协商民主

发布时间: 2018-04-25 08:4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李红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伟大历程中的一大创造,它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战时刻。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旧政权的覆灭已是大势所趋,新中国的诞生也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响应“五一口号”的号召,参与筹备新政协及创建新中国这一辉煌的历史进程。从“五一口号”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经过对若干重大问题反复协商取得的辉煌成果,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和重要启示。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然产生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重托。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克敌制胜的有效武器,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并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三三制”政权,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在解放战争转向战略进攻、政治上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的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向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发出召开新政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在讨论和协商新政协的若干重大问题中,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表示积极拥护。朱学范在哈尔滨举行的会谈时发言说:“新政协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参加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必须根除‘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于1949年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民主党派领袖和民主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公开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自此,也标志着民主党派从同情、支持革命转变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共同建设新中国”的政党。

70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民主党派发展创造了光明的前景。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开展卓有成效的民主协商,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新中国建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的征程中,同样需要不忘合作初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通力合作。

二、以政治协商为主要内容的政党协商,构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政协的筹备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的历史性成果。在协商建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衷共济、肝胆相照、共同奋斗,建立了亲密的友党关系,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

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民盟代表张澜发言说:“用政治协商的方式,建立人民自己的政权,组织人民自己的政府,这不止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光荣的大事,这也是世界人类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一个光荣的日期。”“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这个制度一定能够充分提高发挥中国的行政效能,有了这样一个政治制度,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建立我们的新国家和新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不断推动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作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将政党协商纳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继续加强政党协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搞好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和谐政党关系”。2018年3月4日,习近平同志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以政治协商为主要内容的政党协商,无疑是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内涵。

与70年前相比,虽世殊事异,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政治协商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协商建国实践中创造的诸多做法和经验仍是今天开展政党协商的重要借鉴。以政治协商为主要内容的政党协商模式,构建了我国广泛多层制度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经过协商创建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后,召开新政协并建立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共同心愿和伟大目标。他们通力合作,为实现这一宏愿做出了卓越贡献。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为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从人民政协的诞生过程可以看出,通过协商发扬民主是其重要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式。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之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能,但仍然作为协商机构和民主形式存在。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民主是商量办事”。当时,一些提交人大审议的法律法规,在提交之前要先经过政协进行协商讨论。特别是从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同期召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并从此形成制度,成为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窗口”。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这是因为,在我国民主体制构架中,人民政协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民主形式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既极大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又与协商民主的主要理念相契合,从而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的本质属性和运行原则,体现了政治民主、协商议事、整合利益、增进共识、影响决策、制约权力等理念,包含着平等参与、公共理性、共存共赢、求同存异等价值。所有这些,都是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基础。

四、围绕协商建国所践行的民主精神和合作理念,蕴含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原则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不断探索和追求民主,并在实践中找到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民主新路”。民主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在协商建国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具有不同阶级基础、不同利益诉求,通过讨论和协商,对共同纲领和政策形成共识,建立了新中国,这显然是民主精神的鲜活体现。周恩来把“协商”作为新民主的一个重要特点给予肯定。他指出:“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就包括这个新民主的精神”“新民主主义议事的特色之一,就是会前经过多方协商和酝酿,使大家都对要讨论决定的东西事先有了认识和了解,然后再拿到会议上去讨论决定,达成共同的协议。”

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及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主协商的巨大成功。在协商过程中展现了互相尊重、有序参与、理性对话、求同存异、善意包容等合作理念。其蕴含的民主作风和合作理念,为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作原则,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中将继续焕发新的光芒。(作者单位:中国政协文史馆)

关闭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