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杨安娣:回望历史 继往开来

发布时间: 2018-04-25 08:3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杨安娣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7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这一被后人誉为“建国宣言书”的口号一经发布,便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一时形成了众星拱北、万水朝东之势,协商建国的序幕由此拉开,“五一口号”也以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和伟大的历史意义永载史册。

“五一口号”的发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上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各派政治力量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大政党的政治分野中,做出自己的抉择。以张澜、沈钧儒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怀揣理想抱负和道德良知,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历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洗礼,在实践中,得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结论,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关头,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是其时民主人士的共同心声,是民主党派“合作初心”最不可动摇的基石。

“五一口号”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崭新一页。中国共产党通过“五一口号”,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发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播下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的种子。这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种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快速生长,结出了多党合作的累累硕果。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从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0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还是制度设计上都更加趋于成熟,成为中国人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一口号”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开始以全新的政治架构在世界政治文明史上书写新的篇章。在中国政党制度确立之前,关于政党的概念是由西方政治理论来界定和诠释的。在政党认识上也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即谋取政权是政党的本质特征,也是政党存在的基本要义。

参政党概念的提出,打破了这一传统思维定式,丰富了世界政党理论和政党政治理论的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实现了两个创新:政党概念的创新和执政形式的创新。它创制了新的政党类型,拓展和深化了对政党基本属性的认识:参政也是政党的政治参与方式。它创制了新的合作政党体系,拓展和深化了对政党关系性质的认识: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有效地解决了政治资源浪费问题。

中国政党制度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为了国家长治久安、跳出政权兴亡历史“周期率”,基于人民民主专政的逻辑而构建的一种制度设计。它的核心价值和制度要素:民主党派不是与共产党分庭抗衡的反对党,而是和而不同、相辅相成的参政党,其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这一制度,使中国与西方多党制和前苏联一党制的政党模式彻底分道扬镳,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70年,足以充分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性和稳固性;70年,足以充分证明这一政治发展模式所具有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大生命力。70年前,为了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大道”,我们坚守初心,誓死追随;70年后的今天,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铭记初心,继往开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断提升“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建设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高素质参政党,以新面貌、新作为展现民主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政治承诺、坚定政治信仰的时代强音。(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吉林省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