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社法委“《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制定”调研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 2018-04-03 13:3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从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短短24年里,被形象地称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通过互联网学习、生活、娱乐、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给孩子们打开这道通往世界之门时,却忽视了堵截猛烈袭来的倾洪。3月30日,在深圳市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座谈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嘉极向记者表示,双刃剑的负面,如同幽灵,将心智不全、辨析能力不明的青少年推向深渊。

“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青少年在网络里都可以找到获取的途径。”3月30日下午,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副队长薛克勋向调研组介绍,手机社交软件成为深圳多数未成年人犯罪的“帮凶”。

2014年春节,一位来自河南的家长拨通了薛克勋的电话,哭诉自己的孩子沉浸在一款名为“蓝鲸”的游戏中不能自拔。“他通过网络与来自汕头、西安的小伙伴相约共赴深圳,一同自杀。”薛克勋回忆,当他与其他民警通过侦查在深圳宝安区救回即将割腕的孩子们时,换来的却是孩子们充满憎恨的目光。

网络深海中的嗜血幽灵,在心智发育尚未健全的孩子眼里,是温暖的归宿。一些遇到挫折的孩子极易被蛊惑进而迷恋,走上自我伤害的道路。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法制与社会建设促进处处长曹海雷说,青少年的网络活动空间与现实空间一样,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关上网瘾这扇“窗”,筑起绿色网络“防护墙”。

座谈会上,调研组了解到,深圳市政协委员陈昳茹连续多年举办大型公益阅读馆。如今,这个公益项目已成为30万儿童的知识乐园。

“我们在深圳某中学调查得知,92%的初中生每天上网。平均每人每天花费2个小时沉迷于网络,有的孩子上网时间多达8个小时。”向调研组介绍时,陈昳茹一脸的凝重: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困扰家长乃至社会的心结,我们必须在他们的虚拟世界里进行引导和干预。“我们对孩子的网络权益要保护的同时,还要控制他们上网时间。”

“与其在下游堵疏,不如在上游筑实堤坝。”全国政协委员吴明则希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应突出强调家庭监护人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心灵的港湾,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教育,家庭监管和学校教育必不可少。”她说。

委员们感到欣慰的是,深圳市正在推进人工智能实验室计划。公安部门以人工智能手段实时监测在校生的任何异常行为,不论吸毒、欺凌、还是浏览不良信息、沉溺游戏,网警都可抓到蛛丝马迹,并实现信息同步推送至监管方,进而阻截负能量传播。

未成年人的成长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对于这个特殊群体网络权益的保护,我们不仅要严守惩恶的法律底线,更要提升社会道德底线,把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家庭联动,让未成年人成长的天空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