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央: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

发布时间: 2018-03-12 08:5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李培刚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风生水起,与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推动了我国经济加速创新和转型升级。但我国现有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不能满足新兴产业日益旺盛的人才需求,新兴产业领域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民盟中央提交提案建议,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单一侧重理论培养模式。”民盟中央调研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是造成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因素。而学校对技术、产业、市场发展跟踪不紧密,人才需求信息掌握不足,容易造成人才供给结构性不足。同时,学校对新兴产业认识不具体、不到位,不能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也是造成人才短缺的重要因素。

除了学校专门培养人才不足外,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缺少常态化的互动交流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合作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双方没有形成合作培养长效机制。此外,新兴产业具有高成长性、高风险性等特性,对人才需求有一定不确定性,与学校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严肃性存在天然冲突,导致人才培养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发展要求。

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事关我国新兴产业能否快速发展,能否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制高点。提案建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人才培养体系。

在培养模式上,提案建议适应新兴产业“快”的特点,紧跟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形势,适时设置新课程、新专业、新方向,鼓励高校探索灵活设置跨专业、跨院系的“第二专业”课程体系,利用在线课程学习平台等新媒体教学方式,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建立高校自主评估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评价与反馈体系,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及时分析总结,推动人才培养方式的持续优化。

提案建议不断提高教师水平,构建组团式专业教师队伍,确保教学资源集中、对口,以“多”对“广”。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优选中青年人才到国外重点院校、企业研发中心学习交流,鼓励引导教师和团队加强与全球顶尖研究机构研讨合作,并加强对教师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创新活动的经费支持和奖励,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在校企合作方面,除遴选吸收企业高层、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提高人才的复合型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外,建议促进校企人员双向交流互动。另外,鼓励企业牵头,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平台暨开放式创新平台,联合建立新兴产业领域人才技能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器、创新加速器等,带动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共同参与研发,增强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政府部门要持续研究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引导学校及时乃至提前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制定新兴产业规划时,同步制定人才发展推进计划。”在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上,建议设立专门奖学金、助学金等,吸引学生报考人才缺口较大产业的相关专业,并以物质奖励、税收减免、户口指标等措施,激发企业等主体参与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同时,改革工作考评标准,在新兴产业领域项目评审验收、实验室申报、基地建设等过程中,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作为指向性指标。此外,在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中,明确人才培养经费比例,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第三方机构、产业部门深入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联盟建设,打造互生共赢的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