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董鲁皖龙 赵彩侠)“民办无证园的存在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也侵害了家长、学生以及合法经营的幼儿园的合法权益。然而现实中,仍存在许多民办无证幼儿园。”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郑福田说。
据郑福田观察,当前存在的民办无证园有如下特点:一是多存在于外来人口聚集区域,教室多为改建而成,有的面积小,有的结构不合理;二是收费低,主要吸引部分低收入家庭孩子入园;三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人防、技防、物防等安全防护能力较差;四是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性差;五是保教质量低,“小学化”倾向严重。
既然如此,民办无证园为何还能存活下来呢?“民办无证园的存在有其现实基础,它满足了部分经济并不宽裕家庭的需求,能够切实解决托幼难题。”郑福田解释说。
基于此,郑福田建议采取“疏堵”结合监管民办无证园,“对民办无证园一关了之的做法对于破解‘入园难’的民生需求无益。”他建议,第一,各级政府根据当地常住适龄儿童情况,尝试“民办公助”办园模式,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第二,对办学较好的民办无证园“择优转正”;第三,尝试设立“社区办园点”,弥补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第四,加强教师培训,将民办园教师培训列入当地教育部门师资培训计划;第五,加大对无证幼儿园检查力度;第六,制订依法取缔民办无证园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