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林:把观众放在心上捧在手里

发布时间: 2018-02-12 08:02:56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王东林 | 责任编辑: 胡俊

“搂着观众,和观众一起看。”这句话可看成是央视文物记录短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密钥。

影视作品通常是制作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做给观众看或讲给观众听。传播者通过一定的媒介与受众发生关系;受众的意见同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反馈”给传播者。传播的两端始终存在一层“隔膜”。“搂着观众一起看”,意味着传播的两端由一种“直线关系”变成了“环形关系”,原本相隔的两端成了一个“传播环”的接点或“熔结点”,紧紧靠在了一起。

把受众放在心上、捧在手里,应该是所有艺术创作者的成功之道。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者吃透了受众的状态和心态。人有好奇、探奇、求知、解密的欲求,而古老的文物大多具有悠远的神秘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荷载量;但是,专业与时间的局限又使不少人无法走近更无从走进文物扑朔迷离的知识迷阵一探究竟。

博物馆是文物的“居所”。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博物馆由“买票参观”改成了“免费开放”。为什么?因为博物馆是一部以物证结构的信史,是一个民族历史文脉的呈现与民众文化自信的根由。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将文物及其信息以更加灵活、生动、直观的方式送到受众的手上。就像网购一样,不用驱车、打车外加步行去逛商店,就可选购你所需要的商品。你只要利用你边角料一样的碎片时间点开视频,花5分钟看一集,30分钟看一个专题。而且还会被它吸引甚至爱不释手,因为创作者早就在你的心里勘察了无数遍。它可以从自然物事中“取象”,再投射到文物上,告诉你文物造型与纹饰的由来与寓意;它可以利用情景再现的手法将文物放置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让你明了文物所在的环境与功用;还可以让文物修复专家向你解密文物几乎深不可测的制作工艺;更绝的是它会利用语言的魔力不经意地撩拨一下观众最敏感的神经,让人震颤与兴奋,久久难以平息。

《如果国宝会说话》让文物在观众的眼前活起来并被赋予了说话的功能;但它毕竟代替不了文物的真身。当你再度来到博物馆,与那些文物真身目光相接,你会发现你已经是一个不一样的你。

(作者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