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亲戚“富”起来了
——民建中央定点扶贫工作综述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丰宁县),这是民建中央开展定点扶贫选择的两门“穷亲戚”。
民建对口帮扶黔西如今已经来到第15个年头。“初见”的2004年,这里的很多地方山岭光秃、房屋矮陋、交通靠走、通讯靠吼。这片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乌蒙大地上,曾经长期被“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问题深深困扰着。
民建和丰宁的亲情还要久些,他们牵手在1991年。当时,丰宁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经济严重欠发达、群众生活水平极低,与乾隆皇帝御赐“丰阜康宁”的县名相距甚远。
不忘初心,黔西丰宁的事就是民建中央的事
与两门穷亲戚牵手的初心是这样的:民建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在脱贫攻坚上展现民主党派的能力作为。通过帮扶的实效,充分体现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履行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下参政党的重要责任,同时引导广大民建会员体察国情民情、实践履职为民。
正是这一份初心,20多年来引领着民建人一次次走进偏远的丰宁农村,一次次扎根艰苦的黔西山坳,一次次把智力资源、扶贫项目、发展谋略带到两个穷亲戚的家门口,手把手、心连心地与他们一道,向贫困宣战、向命运宣战、向着未来打拼,向着小康进军。
对这两位“亲戚”,民建中央念兹在兹、时刻不忘。现任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陈昌智等领导同志时刻把“亲戚家”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帮助排忧解难,多次率有关方面和民建会员企业家到两地考察调研、指导工作。
2017年2月,郝明金来到丰宁的“亲戚”家中,走访当地龙头企业了解产业扶贫情况,深入建档立卡困难户家中走访调研,要求当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中央确定的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
2016年8月,陈昌智率队赴丰宁实地考察。这一次,两家民建会员企业与丰宁签订总额共65亿元的意向投资协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捐资865万元在丰宁县开展帮扶项目,天津农科院林果所与丰宁签订技术帮扶协议。
2016年3月,民建中央领导带队前往黔西实地考察精准扶贫工作,对黔西县提出的帮扶请求进行了现场对接,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和会员企业与黔西县签订了6项合作协议,捐赠帮扶资金150万元。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捐资1000余万元在黔西县开展扶贫项目。
对于两家“亲戚”,民建中央作出了“不脱贫不脱钩、脱贫不断线”的庄严承诺。民建中央领导提出“黔西丰宁的事情就是民建中央的事情”,真情实意可见一斑。
这五年,“授人以渔”扶贫渐成品牌
中共十八大、民建中央十大以来的五年间,民建中央持续加大对黔西、丰宁的帮扶工作力度,深入推动定点扶贫工作。
这五年,民建中央在黔西举办“毕节试验区生态产业发展峰会”、百企黔西行、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10次,促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5个,总金额90亿元。民建中央领导加大对重大项目的协调力度,推动毕节飞雄机场、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黔西电厂二期扩建工程等落实见效。
这五年,民建中央投入帮扶资金7928万元,在两县实施帮扶项目440个。帮助两县培训乡村骨干教师、乡村医生、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1.55万人次;扶持两县建设黑莓、樱桃、魔芋、生姜、石榴等基地1170亩,发展有机蔬菜大棚800亩,资助1686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种养殖实现脱贫。帮助两县新建或改造村级卫生室、图书室、小水窖、村内便道(桥)、沼气罐(池)等多项惠民工程。
这五年,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民建与两县之间的往来也日渐频繁,民建的会内专家、企业家也经常“上丰宁、下黔西”,每次都不会空着手去,实用的致富技术、先进的医疗教育设备、适合当地发展的投资项目,每回的大礼包都是即插即用型的,也都是“授人以渔”型的。
上月底,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率队赴丰宁县开展扶贫慰问调研,这已经是连续第16年在新春到来之际,民建中央领导到丰宁“串亲戚”。当因病致贫的丰宁县土城镇榆树沟村贫困户何瑞起接过慰问金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来自民建中央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坎儿上。
常走常近、越走越亲。
这五年中,来自黔西、丰宁的党政干部也会时不时地来到民建中央汇报工作,介绍当地一些扶贫项目的最新进展和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
“之前重点汇报的主要是当地还有哪些困难、还需要哪些帮助、恳请民建在哪些方面继续给予支持,这五年的汇报主要在于沟通细节问题,就如何推动具体项目的落实交换意见,介绍有哪些项目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一位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的干部很有心地观察到了最近五年亲戚上门的状态变化,“报忧”和“报喜”的变化,折射出的是民建中央定点对口帮扶取得了实效。
这五年,除了“互访”不断,越来越多的民建中央干部也通过挂职锻炼走进了亲戚家中,记者熟识的多位民建中央干部都曾经或者即将前往两县挂职,每次前往两县采访,他们都会抽出时间带记者“下乡看看”,同样的一个目的地,往返的时间越来越短、沿途的环境生态越来越美、群众的普通话越讲越好,即便不仔细算“致富账”,也能感受到两个县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一些民建中央干部还有着双县挂职的经历,他们的挂职不是“一挂了事”,而是去当了“泥腿子干部”,长期与基层、与群众、与项目打交道积累下的经验,往往如蜜蜂授粉一样,从一个县带到了另一个县。
“这五年,在黔西、在丰宁,县域经济的活力强了,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对于民建的认知度和感情也原来越深,很多当地的企业界人士也纷纷加入到民建大家庭。”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包瑞玲说,对口帮扶的成效不仅在于给予,也在于相互之间的支持,随着卓有成效的帮扶渐成气候、形成品牌,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也让民建的名号越来越响亮。
心手相牵,洪荒之力带来山乡巨变
深山“靓”起来了,黔西、丰宁的乡亲们富起来了。
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定点扶贫,率先扶起来的是当地的发展定力和老百姓的致富信心。尤其是民建东部十省市组织对口帮扶黔西、京津冀民建组织对口帮扶丰宁两项工作机制建立以后,帮助亲戚家致富,成了包括各级组织、广大会员在内的民建大家庭共同的责任。
在民建中央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民建基层组织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越来越多的民建干部、会员企业家开始走进黔西、丰宁,在带来致富项目的同时,也亲见两县水滴石穿的变化。
“积极参与和量力而行相结合、发挥优势与立足实际相结合、出主意与办实事相结合、促进发展与深化认识相结合。”2014年,民建开展“百企黔西行”活动,组织来自东部十省市的近百家会员企业赴贵州省黔西县考察投资,这是当时企业家们提出的帮扶思路。
2016年,在黔西参加完民建省级组织宣传工作会议后,民建北京市委干部刘海梅在笔记本上深有感触的地写道——“民建会员为黔西做的实事、办的好事,凝聚了民建会员为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致力改变贫困的拳拳爱国心,是践行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最好注解。”
“化屋自古好风光,山奇水秀车不通。民建帮扶倾情助,领导韬略汇宏图。哈冲引来清泉水,羊岩修成通天途。民寨建好柏油路,码头广场已竣工。男女老少齐备劲,经贸旅游渐兴隆。”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支书邹庚写的这首诗饱含深情。
以前的化屋村极度贫困,村民住的是低矮阴湿的茅草屋,石漠化土地上几近寸草不生。2004年民建中央和黔西县“结亲”后,化屋村便开始了华丽转身:民建中央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建成了化屋码头、舞台、广场、宾馆、接待中心,实施了化屋公路沿线及码头绿化工程;联系民建会员企业家和爱德基金会捐资援助,实施了樱桃种植、生姜种植以及石漠化治理配套产业发展等农牧科技帮扶项目……在民建中央的帮扶下,路通了,寨子美了,百姓富了。
“民建就跟自个儿家人一样亲!”这是淳朴的黔西人的心里话。
在民建中央机关,有一幅牡丹花手工布糊画横匾,上面写着“廿载扶贫路,真情洒满乡”十个大字。这是当年丰宁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后,县里向民建中央报喜时所送。
“民建中央持续多年的付出,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正实惠,赢得了地方百姓的口碑和党委、政府的认可,树立了民建良好的参政党形象。”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说。
如何进一步更好地帮扶“亲戚”,民建人思路清晰,他们提出的每一点都是多年来和“亲戚”家一道脱贫攻坚摸索出来的———将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增收的根本途径;将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之策;将医疗扶贫作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务实之举。
(记者 廉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