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市社科联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发布时间: 2018-01-29 08:43:07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作者: 谢颖 | 责任编辑: 王静

1月17日,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社科联发起倡议,联合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社科联和北京市网信办,在京举办了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协调会。

一条大运河,绵延2700多公里,流经京、津、冀、鲁、苏、浙、皖、豫八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本次会议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批示、指示精神,研究建立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制。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大运河不仅运漕粮和货运运输,还兼有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对中国的统一稳定都发挥了积极而巨大的作用。伴随着流淌不息的河水,还有那绵绵不断、璀璨深厚的运河文脉,大运河两岸人民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与大运河相关的故事和历史记忆成为我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见证着沿岸城市的沧桑剧变,承载着人们深厚的感情。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部署,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也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昱认为,有必要从整个运河带的角度重新认识我们的地方文化,从国家的视野来重塑我们的地方文化,恢复运河文化的完整图式,赋予运河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以此达到新时代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据北京市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荣大力介绍,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在运河文化挖掘、宣传、研究各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运河文化呈条块状、碎片式分布,与现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不相适应,需要加强交流,融会贯通,串珠成链。同时,沿线各地大运河文化资源禀赋各异,研究开发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需要促进文化要素的流通,整合各类资源,提升研究开发特别是基础性研究的起点和层次。“走进新时代需要面对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履行新使命、创建新业绩,建立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同机制日益成为开展工作的客观需求。”荣大力说。

2017年12月2日,京津冀三家社科联联合召开“京津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研讨会”,率先成立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协同机制,同时发出将机制扩大、建立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倡议,搭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广阔平台。本次会议上,八省市社科联以及北京市网信办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网信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协调会备忘录》,发动八省市社科机构、专家学者、研究部门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互补,形成协同合力,挖掘大运河文化,传承大运河文脉,提升大运河价值,弘扬大运河精神。

据悉,在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制下,将成立“8+1”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席会议;协同深化大运河文化带理论对策研究,探讨把大运河融入推进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助力运河沿线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路径。同时,协同开展“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征集发布活动和大运河文化词条内容征集整理活动。前者通过集中宣传和广泛发动,鼓励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大运河故事征集,把征集发布的过程变为宣传动员的过程,让丰富厚重的大运河文化为更多的群众所共享,为进一步提升全民族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后者则是建设大运河文化词条数据平台,编辑出版运河文化词条,使之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同时也为以后运河文化的宣传推动和作品生产等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一条充满了历史文化的河流,今天,我们要讲好它的故事,让它在新时代继续生机勃勃地流淌。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淼认为,通过协同推进,深化了“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认识,强化了“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责任担当,激发了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热情,达成了加强对接,共同探索运河文化协同、保护、开发有效模式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