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协委员陈晓烽建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创造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 2018-01-28 14:1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秦金月 | 责任编辑: 秦金月

中国网 记者 秦金月 北京 报道

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首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澳门恒邦集团董事长陈晓烽带来了提案《文化科技融合 创造美好生活》。在他看来,大多数企业并不清楚如何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来转型升级,而企业需要关注文化科技复合式产品及服务的提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北京市政协委员、澳门恒邦集团董事长陈晓烽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获顶层设计“护航”

2017年4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出台。《规划》提出建设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驱动,以文化科技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区域统筹、人才培养等为主要构成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为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如何促进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成为众多北京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澳门籍政协委员陈晓烽从企业家的角度,分析了文化科技融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文化科技融合有三方面问题待改进

首先,陈晓烽认为,文化科技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二者深度的融合意识还不到位。尽管文化和科技融合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向,但目前获得成功的企业仍是少数,大多数企业并不清楚如何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来转型升级。

另外,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进入信息时代,一批科技企业逐渐成为新型文化业态的运营主体,传统文化企业虽已察觉到危机,但资产规模较小,无力构建支撑其技术创新的研发平台,难以独立完成适应新经济的经营方式转型。再者,文化科技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弱。动漫、游戏等文化科技企业在观念上主要是技术拿来和够用主义,少有进一步的创新。多数文化科技企业仍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企业效率和社会回报率低。

此外,政府部门对文化科技也是多头管理,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且该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把握“互联网+”战略契机 推动产业创新融合

由此,陈晓烽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要推进文化业态创新,运用高科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 把握“互联网+”战略契机,优化发展环境。例如,可借助网络虚拟平台,将文化作品、数据信息和文化创新整合。在“技术研发、文化旅游平台、演义文化服务平台、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数字内容交易平台、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几个方面,开展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全面打造数字文化。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其次,陈晓烽建议,要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和高科技术产业创新融合

从政府的层面来说,政府可制定优惠政策,精简政策扶持过程中的申报流程,鼓励有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建立奖励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指导、科学技术创新转化成果、企业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产学研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品立法体系的建设。

园区则要发挥积聚、孵化和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文化科技产业。

对于企业而言,要积极用好用活现有政策,重点发展影视、出版、动漫、文艺等领域的领军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构建多层次文化科技企业梯队。

与此同时,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离不开复合式人才的参与。陈晓烽建议,要加强文化与科技复合式人才的培养。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既通晓高科技又熟谙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研究制定文化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高端科技人才。建立人才引进后的动态评审机制,让人才不仅引的进来,而且留的下来。

陈晓烽认为,企业也要关注文化科技复合式产品及服务的提供。文化科技资源的融合是企业文化科技产品及服务提供的前提,企业在提供文化科技产品及服务时要提供多元化功能与组合体验的产品及服务。企业要以科技为手段不断创新,将科技作为平台,注入文化的内涵,打造文化科技产品。同时要注重产品与服务的结合,如“一站式的服务好体验”,以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相关阅读:

“驿站式”养老面临五大困境 陈晓烽建言六举措

“建言中国”北京两会特刊(第四期)“小声音”事关大问题

“建言中国”北京两会特刊(第三期) 继续聚焦民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