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拉萨八廓街,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民族手工艺品总是第一时间吸引住来来往往游客的目光。藏毯、唐卡、藏香、藏式器皿、藏式家具、饰品等民族工艺品由于富有民族特色,深受市场青睐。近年来,作为特色产业之一,西藏民族手工业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逐步向着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产值也在不断提升。
图为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西藏手工艺品。摄影:胡瑛
图为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的西藏手工艺品。摄影:胡瑛
据悉,目前,西藏自治区注册的民族手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市(地),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其特色产品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品牌优势逐步显现。
以山南市为例,近年来,山南市着力培育和指导民族手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截至目前,山南全市共有117家民族手工业企业(合作社),其中包括了36家企业、81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10889.07万元,同比增长20.22%;销售收入达9145.39万元,同比增长14.96%;利润3099.03万元,同比增长5.8%;上缴税金92.17万元;从业人员达2431人。
图为2017年北京市支援合作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上展出的藏香包。摄影:胡瑛
在日喀则市,自2016年召开产业发展大会以来,作为七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珠峰特色手工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舞台上,高标准要求、高起点开动、高速度发展,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发展蹄疾步稳,焕发出勃勃生机,带动群众致富成效显著。目前,日喀则市共有95家传统民族手工业实体,预计2017年全市手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8亿元。
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二居委的扎西旦增原来是贫困户,在2016年实现了脱贫。易地搬迁后,扎西旦增有了自己的房子,立马把新房变厂房,带动五户村民一起创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加工羊牛毛。“把脱贫干到底,我还要把帕里穷人都拖出来。”他说,合作社在抓紧生产,下一步要引进内地的机械,将羊毛被制作机械化,还要把电商做起来。
格琼是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内一家族皮具手艺的第六代传人,但他认为,市场在变,仅靠家族内部传承无法做大,必须成立合作社或公司,扩大规模和产量。于是格琼成立了自己的皮具制造公司,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包括马背袋、藏式针线包、藏靴和皮包、皮带等75种皮具。让格琼颇为欣喜的是:“效益明显,现在公司年收入28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5人,换做以前,只能养活一家人而已。”
和扎西旦增、格琼一样,越来越多的西藏当地农牧民参与到民族手工业的发展中来。随着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与销售渠道逐渐增多,传统民族手工业的健康发展为当地农牧民铺设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